监管部门一再强调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保险、信托等格式合同要通俗易懂,以便借款人能理解、易接受,但是有些银行、担保、保险、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格式合同反而越来越让借款人看不清,看不完,看不懂,甚至看不到。它们慌称低息,诱导借款,本金一旦发放,则手续、服务、咨询、担保、保险等等费用就冒出来了,设置还款障碍、肆意认定违约等现象随之出现,紧接着是罚息、复利、违约金等一堆新的息费的产生。有疑问?它们会搬出这些合同,得意洋洋地说:“你看,这是合同,里面都有约定······”
监管部门一再强调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保险、信托等格式合同要通俗易懂,以便借款人能理解、易接受,但是有些银行、担保、保险、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格式合同反而越来越让借款人看不清,看不完,看不懂,甚至看不到。它们慌称低息,诱导借款,本金一旦发放,则手续、服务、咨询、担保、保险等等费用就冒出来了,设置还款障碍、肆意认定违约等现象随之出现,紧接着是罚息、复利、违约金等一堆新的息费的产生。有疑问?它们会搬出这些合同,得意洋洋地说:“你看,这是合同,里面都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