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送委员:加强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富民协同

绿色中国北京3月9日电(融媒体记者耿国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多年从事区域流域水污染控制工作,对环境资源保护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在全国两会中,魏源送委员接受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新阶段我国荒漠化防治事关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需要加强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富民统筹规划,强化科技支撑。

魏源送委员说,尽管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区的贫困县已经脱贫,但如何在荒漠化治理同时主动承担起生态惠民、绿色富民的历史使命迫在眉睫。此外,全国9大清洁能源基地有6个在“三北”地区,与全国防沙治沙主战场高度重合。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区域、产业的统筹与协调,科学规划荒漠化防治、生产和生活布局,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富民。

魏源送委员认为,现阶段荒漠化防治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如何协调荒漠化治理与三生空间的关系将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设立荒漠化防治科技专项,结合试点工程,重点开展荒漠化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机理和荒漠化防治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研究,完善健全我国荒漠化防治科技支撑体系。

魏源送委员强调,要加强科技帮扶,探索特色经济和风电光伏能源生产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新模式,助力提升荒漠化防治水平与绿色富民能力。他建议面向典型区域(如我国北方旱区、黄河流域等),以科研院校为主力,实施“一地一策”开展驻点跟踪研究,探索特色经济和风电光伏生产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新模式。通过荒漠化防治新模式试点,构建完善的全域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一体化技术清单和新模式数据库,实现地方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富民的协调发展。

魏源送委员说,要强化激励政策,健全荒漠化防治的市场化配置体系,形成面向荒漠化防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荒漠化治理工程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其资金保障难度大,目前我国荒漠化防治以中央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模式运行,但市场化程度不足。因此,他建议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形成面向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富民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另外,魏源送委员还认为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用国际语言讲好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富民的中国故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