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已事实死亡,老人甚至看不懂电视!中国是否该警惕“西化”?

观图文读历史 2024-07-18 07:58:39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日语的英式化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2013年的时候,日本一位退休老人高桥把电视台NHK告上法庭,并要求其赔偿141万日元的精神损失费。

原因就是英语音译的词汇太多了,像日本的老一辈人已经看不懂了,而这也就造成了新老之间的巨大鸿沟。

01

被西化的日语

现在的日语体系里,好多都是英语音译过来的新词汇,这就是片假名。

比如现在的日本文化中,电脑(パソコン)发音是Persocom,遥控器(リモコン)发音是remocon,而上述两个单词的英文词汇应该是personal computer和remote control。

也就是说日本这种表达有时候就是把英语单词缩短,然后再将其音译成日语。

如果是年轻人天天上网冲浪理解起来还快一点,可你让那些老年人咋办,他们以往接触的日语根本没这么多假名。

还有一些其他的日用品,比如塑料袋plastic bag,就被搞笑地翻译成了プラスチック袋,好家伙直接混合了三国血脉。

单单这种也就罢了,只是放在日语里面这些个词汇没什么前后联系,很难让人联想到它的实际意义。

可你像接下来的这种就麻烦了,比如service表示的是服务,而在日文里就是サービス竟然还有免费的意思。

还有外带「テイクアウト(take out)」,这个在英文里比较暧昧,指的男女之间,像是关于食物,欧美那边更多的使用的是take away。

完蛋玩意儿,不知道万一有个日本那边的游客跑到欧美,对着那边服务员高喊テイクアウト,不知道会有人揍他们不。

当这种音译词大量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日本的老年人自然理所当然地懵逼了,他们又不像年轻人一样长期走在潮流前线,相比起来过去的文化习惯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时尚词汇在他们看来就是“语言怪物”,是一种负担。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家里对自己的爷爷来句蓝瘦香菇,对方会是个什么反应?

02

日语为什么节节败退

而且日本文字体系本来就是舶来品,东家抄抄,西家抄抄,不仅分布有大量的汉语、英语元素,甚至还有着德语、葡萄牙语元素。

日本本身的文字体系是比较杂乱的,内部彼此之间并不是一套特别严谨的配套系统,主要是中文+平假名+片假名。

平假名主要指代的是日本的原有词汇,片假名就是音译词是各种舶来品,与前者是无法互通的,不过因为日文借鉴汉字颇多所以汉字和平假名也是可以混用的。

汉字是表意文字,日语说表意不表意说表音不表音,因此日语在学习起来的时候就先天困难,片假名本身靠音译,麻烦的是日本不像英语这种表音体系有规则。

这种词汇过多显然会给人的学习带来麻烦,甚至会挤压本土词汇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语言日渐西化丧失自己的特色。

读着和英语差不多的日语,这还是日语吗?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表示日语或将断代。

我们也知道,日本本身就是一个老年社会,许多老年人迷失在年轻人口中的新鲜词汇与观念里,仿佛被自己挚爱着的国土所遗弃。

然而这种迷惘并非由老年人与时代节奏的脱节所致,更多的是年轻的日本人从海外文化中汲取养分,再造所谓的日式文化,导致原本的文化风貌大为褪色。

年轻人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紧跟潮流,对本土文化热度下降,而老年人并不理解那些所谓的流行语和潮流方式,两者之间的产生了巨大的壁垒。

这便引发了日本国民心态的分散,再加上日本缺乏足以自豪的地域文化标志,使得这种趋势愈发显著。

不过日语的西化还有历史上的影响,不完全是国际化导致的,日本本身慕强,明治维新的时候甚至搞过全盘西化。

二战后日本战败又被美国大兵给接管,这便又是一次西化,而在之后他们的西化之路一直就没有断过,他们甚至还有着脱亚入欧的梦想。

截止到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已经西化得不成样子,所以有人讲日语逐渐被外来词汇代替,本土文化或将断代。

03

中国也要警惕?

西化其实不仅是日本的事,我国也有这种现象,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还有互联网得到日渐普及,一些外来词在网络上甚至现实生活中大为流行,比如那个乌拉。

日常的比如沙发sofa,汉堡包hamburger,声呐sonar等音译词也很流行。

不过相比起来这种音译词在中国的数量并不多,也不会威胁到汉语体系的地位。

前文也提到后,汉字是表意的,这种文字受发音影响很小,而且汉字本身体系完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文字对应。

并且由于汉字的高效性,中国汉字虽有数万之巨,但依靠着1000个常用汉字就足以应对日常生活。

两个不同的汉字就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词汇出来,而且由于表意你很容易猜出它的大致意思。

并不需要外来词汇辅助表达,除了音译外,我们在翻译外来词汇更喜欢意译,这样的话即使你没见过这词,也能分辨出来。

比如脱口秀talk show,简单明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国民的思想之中,所以英文很难对我们进行渗透。

不过许多网络流行语对人的阅读确实挺麻烦的,city不city这种中英混杂倒还好,即使不喜欢倒也看得懂,就怕那各种缩写。

比如yyds、pua这种,如果不是经常上网四处翻评论区,还真看不懂,咱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

某音、某博上这种情况非常多,跟曾经风靡一时的火星文一样,而且这种流行语时效性很强,前段时间流行这个,过一段时间流行下一个,时间久了就没使用甚至被忘记了。

不过好在这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挣个语言文字体系,不过该警醒还是要警醒的,对文字的敬畏和维护,不只是一种语言的存亡危机,更关乎整个文明的未来。

当我们真正地认识到文字得到珍贵和重要,重拾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将我们的文化更好的传承保护以及发扬光大。

参考来源:

新华网 日本NHK电视台被指使用外语过多 遭观众起诉索赔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05):现代日语英语化探析

0 阅读:889
评论列表
  • 2024-07-18 12:15

    本来一半就是中文,现在再加一半英文

  • 2024-07-18 12:51

    一堆片假名谁听得懂啊

  • 2024-07-18 11:45

    片假名啊……

  • 2024-07-18 12:50

    杞人忧天,即使日文灭了与我们无关。

  • 中文大部分都是表意文字,外来词是有,但大部分也不是表音词,至于文章里提到网络用语,在日常使用时占比很小,使用范围有限,中文大部分都是表意文字,外来词是有,但大部分也不是表音词,即使看不懂造成的影响也有限,危言耸听。

  • 2024-07-18 16:25

    日语音译外语究极蠢,中文翻译直接表意好多了

  • 2024-07-18 14:56

    难道现在电视里的新词老人都能听懂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别什么都扯文化入侵

  • 2024-07-18 11:59

    中国文化是定海神针。

  • 2024-07-18 15:22

    GDP、APP、CPU、ERP、LGBT、CPI、ICBC……

观图文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