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宣传要点》: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是最高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但其患病知晓率不到3%,肺功能检查率也仅4.5%。
且得了这个疾病,导致病人呼吸困难,非常痛苦;很多病人在初诊时已经达到重度或者极重度的慢阻肺病,因而错失了早期的干预和治疗的良机。
如何破解?其实很容易一、慢阻肺怎么来的?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有密切关系:由于呼吸道异常(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泡受损(肺气肿)病情控制不好,导致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在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了呼吸困难,长开嘴大口呼吸,却怎么也吸不上气,甚至嘴唇紫绀......
由于早期慢阻肺只有咳嗽咳痰,没有特异性,甚至没有症状,常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当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这时才来就诊检查,肺功能检查(FEV1/FVC)已经下降到70%以下,已经是慢阻肺了。
很多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重度或者极重度,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由于肺功能损伤,到了后期,在任何日常活动中,包括休息时都会感觉气短,吃饭、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助,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二、隐匿的慢阻肺病如何早发现?首先需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40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1)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2)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3)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4)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中国有3.5亿烟民,7亿二手烟暴露者(被动吸烟者),所以高危人群的基数很大。
有以上高危因素者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慢阻肺筛查问卷,详情如下:
高危人群年年查肺功能,发现其一旦降低,即可及早发现隐匿的慢阻肺;同时即早干预,给予去除危险因素例如戒烟,早期给予治疗例如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可阻断慢阻肺进展。
三、知晓你的肺功能肺功能指的是人体肺部进行呼吸、气体交换的能力。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肺部健康状况,能测试肺部的通气能力、肺泡膨胀程度,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效率。
我们在呼吸时,肺的膨胀收缩就像鼓风机一样,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供身体利用,而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肺功能出现异常,氧气无法顺利进入体内并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机体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气喘、缺氧等症状。
- 肺部膨胀吸入氧气后将二氧化碳排出-
做肺功能检查很简单,像量血压一样,无创、高效、准确。只需要通过一个咬嘴,根据指示用力吸气或呼气就可以了。检查的过程中,仪器会自动记录吸气和呼气的数据,包括肺活量、呼气量等参数。通过这些数据,医生可以非常精确地评估是否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或其他异常情况。
健康人群中有4%-12%在40岁之前肺功能已低于正常下限,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并发症患病率和发病率也更高,并且死亡的风险也更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40岁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但是据相关统计,目前仅有4.5%人做了肺功能;抽烟人士每年必做,但是仅有7.4%人做了肺功能。
肺功能检查是及时发现早期慢阻肺的金指标。肺功能不仅是肺部健康的衡量标准,也是全身健康的标志,因为肺功能不好导致全身缺氧,会损害每一个细胞。
钟南山院士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慢阻肺的高危人群,要像测血压一样,在每年的体检中加入常规的肺功能检测。” 现在是时候让肺功能检查成为中老年人常规健康体检的一部分了!
总结: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及慢阻肺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本期指导专家』
刘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刘晶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呼吸内科医疗工作20余年,擅长肺炎、哮喘、慢性咳嗽、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肺癌等疾病的诊治,具有很强的解决疑难重症疾病能力。曾在德国留学3年,主要研究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
主要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第十届哮喘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第六届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广东省珠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
珠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危重症分会主任委员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曾获全国优秀中青年呼吸医师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