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周记:激光雷达的“自我救赎”之路(上)(汽车电子7)

董昭聊科技 2024-09-23 11:56:44

2024年,汽车智驾行业对激光雷达(后简称Lidar),还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一马当先,颇有一统江湖的架势;依靠纯视觉起家的Mobileye,也宣布要解散其FMCW激光雷达研发部门。一时之间,彷佛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才是未来,ADAS激光雷达就要被抛弃了。

另一方面,随着华为、比亚迪等玩家的持续加码,多款带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登台亮相,甚至连部分15万级车型,都开始装备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了。激光雷达的销量,竟还屡创了新高。

冰火两重天,这当如何解释?继上回《干货周记:如果1550nm更好,那为啥多数车载激光雷达,仍在用905nm波长?(汽车电子6)》之后,咱今儿再斗胆分析下,车载激光雷达,该如何自我救赎。

无论剧本会怎么发展,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综合成本、性能、生态权衡之后的最优解。如此呢,下面两个点值得咱思考:

一、去掉激光雷达,究竟好不好实现高阶智驾(如城市NOA)?

二、激光雷达最终能做到多便宜,如何实现?

下面,Roy会先对Lidar的性能和成本,做个简要分析。最后也会给出咱自己的答案,供你参考。

安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特斯拉能用纯视觉方案,实现高阶智驾,那其他厂家不一样也可以吗?还真不一定。同样的武器,交给不同的人,杀伤力可能天差地别。这就像,同一把AK47,有的人拿着它可以大杀四方,而有的人还没扛起来就被爆头了。

对智驾系统而言,硬件只是冰山之一角,其差异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算力、算法和数据上。以特斯拉为例,它在云端有强大的“练功房”Dojo,纯粹为AI而生,且不受制程限制,更重要的是,它在云端还有海量的实战数据滋养。

这种算力强度、模型规模和数据量级,是其他玩家在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的。

俗语说:个不够,帽来凑。在数据量、模型规模和云端训练资源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可由“激光雷达”这个物理外挂来弥补。

一来,自带3D属性。Lidar所呈现的,本身就是深度图,比起普通摄像头,它天然就多了深度信息。

二来,高分辨率。这主要是相对于,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而言的。现在“数十个万点/帧”的激光雷达,越来越普遍了。这对智驾算法的传感器融合,很友好,尤其到了L3以上,“感知补盲”等功能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事实也证明,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智驾玩家,其高阶智驾方案(如城市NOA),还都离不了激光雷达。

这么说不直观,随便举几个需要“激光雷达救驾”的例子:

场景一:逆光。

此时,摄像头可能已经被晃晕了,而其他传感器又受分辨率等的限制,光污染给智驾算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可能会判断失灵。

但由于激光雷达的“主动发光体质”,可有效免疫环境光干扰。有的Lidar还带环境光抑制电路,能消除一定的直流/环境光,更好地检测目标信号,这是不是很像VSM中的PPG?

场景二:非典型障碍物。

一旦前方出现,摄像头没见过的陌生物体(比如有六条腿的电视机),它可能就又懵圈了。而毫米波雷达的分辨率偏弱,很难提供有效的感知语义信息。因此,此时算法的输出,也可能会有不确定的安全隐患。

场景三:夜间雪地。

夜间环境下,摄像头的视力本来就变弱了,在周围物体都蒙上了白色之后,摄像头会更看不清楚。而毫米波又只能感知活动的物体,分辨力有限,对很多物体也可能会产生误判:比如白雪覆盖的静止车辆。

存在即合理。以上也是当前很多车厂和Tier1,还离不开激光雷达的一个缩影。所以,在当下,对很多厂家而言,多花点钱上激光雷达,可能会换来:更高的安全性,更快的高阶智驾落地,以及更高的市场份额。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

但这个世界总的来说,是守恒的。如果激光雷达成本过于昂贵,贵到车企们只困在内卷中,望洋兴叹。那也许智驾的天平,会加速倾斜到另一侧:更高分辨率的4D毫米波雷达、更高规格的摄像头和更完备的算法。

降本,激光雷达的自我救赎

降本这件事,不用咱说,其实激光雷达相关厂商们,早都坐不住了。

先看数据:

2021年国内激光雷达出货量约1万套,2022年约16万颗。到了2023年,差不多达到了71万套,预计2024年可达到150~180万颗。

2024年3季度,中国本土乘用车中,前装标配激光雷达的渗透率已达约8%,该数字明显还在上升中。无论如何,势头保持得不错。

2024年,激光雷达的车型搭载价格区间,从去年的30万以上,已经下移至20~25万以上,部分车型甚至已下探至15万。可知,其价格已然下探。2024年相比2023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智驾渗透率稳步提升,竞争态势也是愈演愈烈。在25万元以上,几乎标配激光雷达,在15~25万的区间,激光雷达则为重要选配元素,以尽可能将城区NOA普惠大众。

后面的内容,要开始硬核了...

本来已经写好下面的内容了,发表时一看,码了近4000个字了,为了不增加阅读负担,正好,咱直接就把它分成上下两期,我会尽量把下期文章《用第一性原理,分析激光雷达成本》,直接设为第二天的自动发布,很快。

End

Roy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如果你对数码产品、英语学习和励志成长也感兴趣,也可关注各平台上的同名视频账号:微博、抖音、视频号,B站、小红书:科技朋克Roy,知乎:Roy

0 阅读:13

董昭聊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