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规赛近期状态最好,球队阵容最齐,以结果看,上海大鲨鱼荣膺首届杯赛冠军似乎是合理的。
在所有人都把目光对准了常规赛拯救上海的大外洛夫顿,和被刘炜委以防守重任的艾孜麦提这对“肉球的较量”时,被遗忘的老布以一己之力摧毁了新疆本就羸弱的防线,下半场老布独得31分率队取胜,老布正是首届俱乐部杯决赛的MVP正主,当之无愧。
但洛夫顿的价值也不可低估。
新疆把大部分防守精力都放在了洛夫顿身上,并在心态上对其予以扰乱,兵者,诡道也,这些策略都没问题,刘炜试图以一个“卒”换上海一个“車”,结果,新疆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惨重,心态先乱的是新疆,洛夫顿反而冷静到最后一秒,19分10板,罚球16中15。

老布之所以能在下半场爆发,一部分原因恰恰来自于洛夫顿的牵制,“布洛挡拆”,艾孜麦提基本上绑在了洛夫顿身上,后卫挤过不及,老布手起刀落。31分里,老布光挡拆就16分。

这口黑锅,艾孜麦提必然不能独享,至少,他让洛夫顿送出了大量失误(全场10次),间接地让新疆多了一些出手机会,也多了一些反击,这些贡献是不能忽视的,而除了艾孜麦提之外,伊力福拉提和西尔扎提大部分时间对位老布,他们俩算是防守老布的第一责任人,事实上,俩人上的对抗和领防的质量,远不如艾孜麦提之于洛夫顿,然后就是,篮下护框的劳森和阿不都,或受限于洛夫顿,或被大王牵制,或本身作为4号位,护框质量不高。
没错,一个都跑不了,这是防守体系的失败。对于老布,新疆不是没有调整,15号位的夹击在首节就已经有了,末节也没少,但是最后变成了王哲林的空篮……姑且不谈得分能力,老布的出球,在联盟小外里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而新疆突然摆出的夹击,只能算是个“半成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本赛季以来,新疆的防守策略一直很保守,变化也不多,更多地靠球员单防(包括换防),夹击、延误这些较为激进的防守策略几乎是没有的,杯赛突然有了夹击和延误,这是好事,至少新疆已经在防守端开始改变自己,但一种防守策略能力的生成,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夹击是个涉及所有位置的系统性防守,非常强调轮转补位和球队默契。决赛里,上海的出球精准又快速,快过了新疆防守轮转的脚步,所以新疆的夹击只能算是个“半成品”。
上海另一个射手大外威尔顿连中2粒3分,大王篮下多次吃饼(甚至还“过桥”了两次),皆源于此。要说夹击,演绎到极致的,还得看王博的“广厦四件套”:高位围剿大核、中路垫防中锋、外线盯防射手、篮下单塔护框。若新疆继续让“双提”领防,夹击的体系化打造是必须的,这是未来第三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如若不然,将不得不牺牲赵睿和小外在进攻端的精力了。


新疆小阵容,决赛之前两场,进攻打得都不错,节奏很关键,快攻很重要,决赛对上上海的大阵容(刘礼嘉甚至打到了3号位,上海开局就摆双大外,意图很明显),新疆的快攻同样打得不错,40分钟赛制84个回合,换算成48分钟是100.8个回合,远超赛季平均值,新疆靠快攻拿了30分,为所有进攻方式之最,且得分率远超上海(1.154对0.652)。

差的是阵地进攻,运动战的命中率仅为32.1%(出手56次,命中18次),竟然不如上海3分球的命中率——38.1%,而新疆的外线只有28.1%,齐麟的8中4杯水车薪,这么对比更赤裸:上海用了21次外线出手,命中了8粒,新疆用了32次,命中了9粒。
新疆本赛季虽被称作3分大队,命中率其实一直没跟上,杯赛决赛算是比较深刻的教训。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李炎哲不在,小阵容不想出手那么多3分都难,因为新疆的小阵容只拥有小阵容的速度而不具备小阵容的空间,上海可以牢牢地掌控篮下,这是转换进攻打得好而阵地进攻差的原因。原本劳森可以利用对方5号位的脚步,打挡拆外弹,结果劳森6中1,这点很难受,4节8人次,拼的不就是外援?靠本土不现实。
爱德华兹19分7助,效率和产量兼具,以爱德华兹的实力,他可以打得再独一点,新疆也得给他更多的球权和更稳定的出场时间,人情世故在胜利面前理应一文不值。团队篮球和平均主义,长期是利好的,可以挖掘本土球员的潜能,但是,强度拉满的时候,为了眼前的胜利,团队篮球通常不如小外硬解,对于新疆的风格和球权分配,在爱德华兹加盟后,有必要重新评估,幸福的是,如今的新疆有底气在团队和硬解之间做选择。

同时,三分大队其实没错,这是追求更高效进攻的趋势,但真正的强队,无论是不是三分大队,都必须得有内线的保障,这就是李炎哲的价值,小阵容好使,但只在转换进攻和3分稳定的时候才有回报,但事实上,3分通常难以保障,所以大阵容就是必备的,而且,必须得尝试在内线制造杀伤。李炎哲的缺阵对新疆在决赛饮恨西北影响不小,当然,有李炎哲,未必就一定包赢,因为,李炎哲在进攻端被当做“小透明”时有发生,更勿谈,李炎哲在跟王哲林、闫鹏飞和洛夫顿的正面较量中孰强孰弱,以及李炎哲防挡拆的软肋。
杯赛本就一场定胜负,偶然因素很大,含金量除了因为是首届之外,其实只剩下200万奖金那么多,不必为此太过在乎,最重要的仍旧是CBA联赛,接下来的第三阶段和季后赛。比痛失首届杯赛冠军更值得关注的是,新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无论几次,无论多久,摔倒了,站起来,拍拍灰尘,背起行囊,继续上路,上路是目的、是意义、是人生,成败输赢的结果,只是可有可无的陪衬罢了。加油,小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