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开始布局全球同盟,北约的成立便是开端。
此后,美日、美韩、美菲等双边联盟逐步织成一张同盟网。
时至今日,美国在世界各地插手是常事,肆无忌惮的背后便是这庞大的同盟网络作支撑。
美国用驻军牵制他们,让其依赖于自家军事力量的庇护,顺带加深了对这些国家的控制。
倘若“盟友”敢有不同的立场,美国便毫不犹豫地施加压力。
而其实这些国家背后被美国捅刀,也早已是屡见不鲜。
欧盟、英国、印度、乌克兰等都倒霉了,为啥亲美卒子都没好下场?
美国与欧盟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步整合了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同盟网络。
今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横行霸道,煽风点火,处处插手,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个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
这些同盟国,或称“仆从国”,无论自愿还是被迫,都在为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成本分担着责任。
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与美国的交往中,发现自己不仅是“工具”,更常常成为“替罪羊”。
美国为其自我利益出谋划策时,常常不顾盟友的死活,甚至置其于危险之中。
欧盟、英国、印度、乌克兰等国,便是明证。
从欧盟的遭遇说起。
二战后,许多人认为,美欧关系是在冷战时期血与火的洗礼中,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安全需求所形成的牢固联盟。
可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对欧盟的态度逐渐暴露出其利用欧盟的险恶用心,然而欧盟却依然未能察觉。
当一切意外接踵而至,欧盟终于意识到自己已深陷其中。
美国通过意识形态的引导、地缘政治的操控、金融手段的施压以及情报能力的渗透,紧紧将欧洲“绑”在其全球霸权的车轮之下。
最终,欧盟不得不吞下这一切苦果。
2022年12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
美国政府为这次访问精心安排了种种礼遇,表面上体现着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
可此时,俄乌战争依旧硝烟弥漫,欧洲的能源危机愈发严重,而美法、美欧的关系早已暗潮涌动,冲突不断。
马克龙的访问,原本是为了展示美欧紧密合作的形象。
然而,刚开始时他便毫不掩饰地揭开了这场精心设计的“和谐”表面。
在访问的首日,他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和《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认为这些政策实际上正在“分裂西方”。
马克龙嘴里先是赞美“美法同盟无比牢固”,旋即转身攻击美国的贸易补贴政策。
短短几句之间,揭示出美欧关系的真实面目。
表面上,西方国家间的团结似乎坚不可摧,然而内里却总是隐藏着深深的裂痕。
美国与欧洲的合作,并非如外界所见那般和谐美满,反而充满了各自的利益博弈和政治算计。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不断上演,关税大战、单边主义,霸道与跋扈让许多欧洲人感到愤慨。
2022年,法国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马克龙高调宣称要让欧盟掌握自己的命运,紧接着,乌克兰危机在美国的长期操弄下爆发。
欧洲明知美国背后的阴谋,却依旧无法抵挡。
欧洲在这一过程中,从局外人被推向深渊。
明知美国的“心机”,却仍不得不与其同步,紧随其后,对俄实施制裁,无法脱身。
而与此同时,能源价格飙升,工业外迁,欧洲显得如此无力,连自保都困难。
美国则站在岸上,冷眼旁观,甚至趁火打劫,靠着高价石油和天然气大发其财,赚得钵满盆满。
面对如此局面,欧洲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而美国一方面加息,另一方面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进一步加重了欧洲的负担,简直是在雪上加霜。
可以说,这场危机,归根结底是欧洲之危,而美国之机。
当欧洲因制裁俄罗斯而陷入能源危机时,美国却在旁边看戏,暗中获利;当欧洲经济遭遇重创时,美国却毫不手软,继续加剧其困境。
当欧洲因为与俄罗斯关系彻底恶化而失去外交和经济腾挪空间时,它无奈地将自己交到了美国的手中,自愿成为美国利益的附庸。
不可忽视的是,欧洲与美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经济、安全依赖,正是美欧特殊关系的基石。
如今这一切却反过来成了美国牢牢控制欧洲的手段。
欧洲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没有扭转局面,反而陷入了被美国“吸血”的境地。
美国人正是欧洲困境的幕后推手。
美国的炮灰们
在美国的深度干预下,一些欧洲国家逐渐发现自己在战略上屡屡受限。
内部方面,欧洲的“新老欧洲”之间矛盾重重,东欧与西欧的裂痕时有浮现。
价值观上,欧洲始终困守于西方叙事体系的框架中,难以突破。
经济上,制裁俄罗斯的决策不仅未能遏制俄罗斯,反而招来了反噬,令自身经济遭遇困境。
在情报领域,美国对欧洲的渗透早已深入骨髓,几乎无所不在。
至于安全防务,欧洲虽然有着强大的经济体量和军事能力,但依然无法摆脱美国的“保护伞”,一旦与美国决裂,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英国,近来也并未过上什么好日子。
自脱欧以来,英国无法再享受欧盟统一大市场的红利,急需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经济增长的机会。
美国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伙伴之一,英国迫切希望能够与美国签署一份“美英贸易协议”,以弥补脱欧带来的损失。
然而,现实却并不如英国所愿。
拜登上台后,曾一度对这一协议表示支持,但很快便宣布无限期延长谈判时间,令原本希望迅速达成协议的英国陷入了无尽的等待。
事实上,英国曾坚信脱欧的最大好处之一,便是能够独立与全球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无疑是最关键的目标之一。
从约翰逊时期开始,英国就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在特朗普政府期间,谈判一度取得进展,但拜登政府上台后,谈判陷入了僵局。
此局面背后,原因错综复杂。
近年来美国国内的反全球化情绪愈发高涨,尤其是在民主党内部,劳工阶层对自由贸易的反感尤为明显。
美国2024年大选周期阶段,拜登政府不愿在此时做出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决定。
因此,尽管拜登政府一度表示愿意与英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但这个过程极可能拖延至大选结果出来之后。
尤其是当前美国经济依旧面临不小的挑战,还在想方设法的从世界各地吸血。
美国国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分歧严重,拜登政府似乎认为,自贸协议的签署未必有助于美国自身利益,因而对英美自贸协议的态度逐渐冷淡。
再回头看乌克兰,已然成了亲美悲剧的典型炮灰。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跟随美国,便是能够在全球利益分配中占得一席之地。
正因为如此,乌克兰成为了美国操作的棋子,走到了这一步。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原本虽有争议,但大致还能和平共处,双方在贸易和合作上都能获得利益。
尤其是与俄罗斯的经济往来,曾为乌克兰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可惜,乌克兰在美国的蛊惑之下,彻底改变了其外交策略,直接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美国对乌克兰的承诺,口口声声说“有事我罩着你”,然而在实质支持上,除了几句空洞的口号,和一批价格不菲的淘汰武器,乌克兰所得到是无尽的混乱。
这种局面并非乌克兰所独有。
回顾过去,利比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都是美国利益的牺牲品。
为了维持霸权的全球利益,这些国家也都沦为炮灰,被美国随意抛弃。
无论是出于地缘政治、资源掠夺,还是意识形态的输出,美国每一次在全球的插手,都带来了血与火的灾难。
美国的盟友,成了美国工具,任由它们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被牺牲。
美国的战争资本主义
对于美国而言,全球霸权乃是其根本利益所在,保卫这一目标的手段,不择一切。
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主仆关系。
但即便有了这层主仆关系,美国对于他国的发展,依然视为潜在威胁。
它把经济依存视为“风险”,操控意识形态的对立,投身地缘政治的博弈,发动集团政治的对抗,实行单边制裁。
美国还热衷于战争,四处在世界各地挑起战火,推波助澜,尽管表面上它声称要维护和平与稳定,实则背地里不断通过战争获得巨额军工利润。
在过去十年中,美国先后在中东、东欧等地区挑起了无数冲突。
2014年,在美国的煽动和干预下,叙利亚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内战,至今仍未平息。
而俄乌危机以及巴以冲突,背后也不乏美国的身影。
对美国来说,战争越多,军火商和军工业的财源便愈加丰厚。
而这,正是其军工复合体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
为什么美国如此偏爱战争呢?
二战之前许多历史学家曾认为,战争将打断美国的经济繁荣进程。
然而,二战期间,美国的右翼、自由派及中间派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战争助推了美国的经济繁荣,尤其是帮助美国迅速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
但随着战后大量军事生产无法转化为民用产品,美国面临了产能过剩的危机。
又有一些人提出了“永久战争经济”的理论,认为持续的战争能够消耗过剩的军事产能,刺激经济增长,甚至推迟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这一理论至今影响深远,尤其在当代美国,它几乎成了经济战略的一部分。
通过无休止的军事冲突与战争,美国不断消耗国防预算,将战火中的巨大开支转化为经济动力。
看似漫长的战争,是美国经济得以维持增长的“燃料”。
二战之后,美国在面对资本主义内部危机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困境时,选择了永久战争经济。
这条路径深受美国政府和军工复合体的青睐。
支持战争资本主义的理论家们主张,通过庞大的军事预算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就业,并将“永久战争”作为政府维稳与激活经济的合法手段。
这迅速成为美国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使得战争成为一种经济刺激的必要工具。
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再到伊拉克战争与叙利亚战争,几乎没有一场世界大战没有美国的身影。
即便是今日,美国依旧在全球范围内维持着数不清的军事行动和冲突。
与此同时,信息战、网络战、认知战和思想战等新型战争形式层出不穷。
战争成为了美国的“常态”,嵌入了美国的政治结构。
为了维持这一经济模式,美国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制造新的冲突与矛盾,推动企业深入参与军工业生产和战争工作。
更为直接的表现便是军费开支的不断膨胀。
以1974年与2024年为例,1974年,美国的军费预算高达920亿美元,当时,只有7个国家的GDP能超过这一数额。
而到了2024年,美国的国防预算更创新高,达到了8420亿美元。
这一数额超过了沙特阿拉伯2021年全年的GDP,甚至比中国、俄罗斯、印度、英国等9个国家的军费总和还要高出20%。
过去50年里,美国军费预算暴涨了8.2倍,成为全球军费开支、军队规模、以及海外军事基地最多的国家。
这种以战争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模式,形成了对全球资源和力量的强大依赖。
美国军工复合体,早已将战争视为一项能够自我滋养的产业。
因此,俄乌冲突至今难以平息绝非偶然。
美国不仅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幕后推手角色,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战火,也借此扩大其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并从中大获其利。
乌克兰无疑成了美国手中的“棋子”,它被用作激化局势的工具,在美国不断加码的军费与武器输出中,彻底迷失了自己的国家命运。
美国从这场冲突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战略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战争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对军工业的推动。
参考资料:苏纳克访美,英美特殊关系能否走深陆依斐嫌隙不断,美欧关系难掩分歧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