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面临困境,致信儿子寻求温玉成的帮助,却遭到忽视

艾合史记 2025-01-04 17:02:30

众多领导对张爱萍的评价中,不乏称他为共产党内的异类,被誉为“军中才子”,热衷于创作诗词,但性格上却颇为桀骜不驯。叶剑英曾形容他为“浑身带刺”,而毛主席则评价他“好以下犯上”,这些评价虽有些尖锐,实则带有赞许之意。

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得张爱萍在军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

然而,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项目的领军人物,这位性格直率的儒将,也未能幸免于特殊时期的冲击。

张爱萍在15岁时便投身于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于1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鉴于长征期间遭遇敌人追击的教训,中央决定建立第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骑兵部队,张爱萍因此被任命为该部队的团长兼政治委员。

在解放战争期间,张爱萍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在一次激战中,他不幸头部受伤,随后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随着渡江战役的临近,张爱萍突然接到陈毅的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刻着手组建华东军区海军。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张爱萍感到震惊:“我连游泳都勉强,怎么让我去组建海军?”

尽管如此,他迅速上任,在短短一年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成功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人民海军部队。

自1959年起,张爱萍长期致力于国防军工领域的工作。苏联专家撤离后,我国核弹研究陷入停滞。张爱萍与工作人员一同驻扎在辽阔的戈壁滩,他对核弹一无所知,于是邀请物理专家刘西尧担任助手,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尽管戈壁滩生活艰苦,但工作人员们仍能在困境中寻找乐趣。张爱萍坚定地表示:“即使再贫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原子弹必须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总指挥张爱萍第一时间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全体人员均激动不已。

生活就此戛然而止,张爱萍在向军委汇报后,计划返回发射场,然而领导却告诉他:“还是先老实交代你的问题。”

1967年12月,张爱萍被正式逮捕,并接受了隔离与审查,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监禁生涯。

他被囚禁在狭小的屋内,皮带和鞋带被剥夺,不得不提着裤子行走。每人仅分得两个碗,吃饭时需从门下的洞口取出。

窗户被纸糊上,屋内昏暗无比。经过一段时间,窗户上破了一个小洞,阳光得以穿透,洒进屋内。

张爱萍每天都会跟随那束阳光移动,直到太阳落山,这缕阳光成为了他心中的希望。

夜晚,他躺在木板上,忍不住哭泣,泪水打湿了枕头。

他曾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度过时光,也曾在租界的英国巡捕房里被关押,在战争年代,他多次受伤流血,却从未流过泪。

在张爱萍被监禁的五年间,他几乎与外界隔绝,他的左腿遭受了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由于恶劣的环境和缺乏及时的治疗,他从此只能依靠拐杖行走。更为痛苦的是,他承受了精神上的巨大折磨,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时光。

经过审查,张爱萍的家人也遭受了牵连。他的长子被投入监狱,次子被视为流浪汉,小女儿小艾被派往山西参与农村建设。

张爱萍的二儿子张胜在广州军区服役,这段时期对他来说充满了孤独。尽管他的部队并未对他进行特殊对待,但周围的战友见到他时都显得异常紧张。

或许是因为信件投递的问题,他收不到家里寄来的信件。然而,张胜无法明确表达这一情况,因为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

在军中,许多战友逐渐与他疏远,张胜只能孤身一人前往营房外的山丘上,吹着风,观赏落日。

最令人恐惧的是,他离家千里之遥,且音信全无,这让他感到极度的焦虑与不安。

在此前,张胜的父亲张爱萍曾交给他一封信,信是写给广州军区副司令温玉成的。张胜与温玉成在广州军区有过一些交往,信中提到,若有难处,张胜可凭此信寻求温玉成的帮助。

温玉成自14岁投身革命,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19岁时便担任了8军团62团的政委。

在他担任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政委期间,正值日伪军调动大量兵力对苏南地区进行清剿,他率领新四军潜入沙洲地区,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兵力,他们以游击战的方式与敌人展开了血战。

京剧《沙家滨》以温玉成领导的18旅为背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张爱萍与温玉成同是骑兵出身,均在旧四军服役,尽管彼此关系并非特别亲密,但毕竟是昔日战友,若遇困难,或许能相互扶持。

于是,张胜带着这封信来到广州军区司令部的大门前,他对此地并不陌生,曾多次因执行任务而至此。

在此之前,张胜仅与温玉成见过一面,那是在温副司令员下部队检查工作时。得知张胜是团中杰出的刺杀标兵和特等射手后,温副司令员建议他晋升为班长。

抵达司令部门口时,张胜立刻遭到盘问,等待了许久,电话那头传来消息:“温副司令员正在北京参加会议,您可将信件留下。”

电话中还告知张胜在门口等候,有人会来接他,这让他倍感焦虑。正当此时,军区青年部的张部长路过,两人便开始交谈起来。

张部长透露:“温副司令员并未前往北京,他刚刚还为我们召开了一个会议。”

张胜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想要立刻逃离,但已经为时已晚。一辆吉普车突然停下,几名保安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张胜带走进行审讯。

张胜未曾意识到,此时他的父亲张爱萍的处境已经十分危急,因此许多人纷纷避之不及。这次事件不仅未能为他提供帮助,反而使他陷入了更加困境。

在审讯过程中,张胜得知军区已经向他的部队打电话,指出部队的士兵在温副司令员那里制造了麻烦。

因此,张胜在部队中无法继续停留,被下放到罗浮山脚下的留守处农场。他的工作就是饲养猪只和劈柴,每天他都要下河捞取水浮莲喂猪,并帮助清理猪粪。

一年后,农场的工作也失去了保障,张胜带着一个背包和一个挎包,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张胜后来被分配至工厂工作,日常安排是上午接受思想教育,下午则在工地参与劳动改造,这种劳逸结合的模式多少缓解了他的焦虑。然而,他最挂念的始终是自己的父亲。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张爱萍刚开始被拘禁之际,温玉成却突然被调往北京,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开这场风波。

1968年1月1日,温玉成在广州军区已任职副司令、参谋长十年,因与黄永胜长期存在矛盾,他被调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然而,北京正处于暗流涌动的时期。后来,温玉成不明所以地失去了宠爱,在九届一中全会后,他成为了唯一未进入政治局的主席团成员。

1970年6月,温玉成突然被派往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这一消息令他震惊不已。

抵达成都后,温玉成遭到了冷遇,仅带领机关组织过几次拉练。

1971年10月28日,温玉成突然被解除职务,并被秘密关押。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宋琬明也被暂停了工作。

宋琬明携其四个子女入住成都军区招待所,并借助一辆手推车将家具从首长院移出。

温玉成的两个女儿原本期望参军,却未能如愿,最终只能成为下乡的知青,并费尽周折找到了接收单位。

温玉成的侄子即将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却在毕业前被剥夺了军籍,并被遣返回家。

温玉成被安置于成都邓家花园,并在那里被软禁了六年。期间,他每日负责浇水扫地,有时管理人员不在,无人为他烹饪,导致他时常饥饿。

在邓家花园的岁月里,温玉成的精神状态遭受重创,体重从最初的140斤锐减至90斤,变成了一个黑瘦的老人。

温玉成获释后,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升,但他的职务问题却始终未得到明确答复。

经过数年的反映情况,组织审查的结论为:“犯有过错,言过其实,不予处分。恢复大军区副职待遇。”

1975年三月,张爱萍重返岗位,出任国防科委主任,时年已过六十,他原本并不愿意再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中,曾一度心灰意冷地表示:“我不过是漂泊的浮萍一片。”

然而,在叶帅的力劝之下,张爱萍还是选择了再次出山,继续负责洲际导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发工作。最终,他成功组织了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然而,不久之后,张爱萍再次遭遇风波,遭受牵连。直到两年后,叶帅重新掌管军委工作,张爱萍才得以再次复出。此后,他在“两弹一星”的事业中奋斗了余下的十年。

当家人询问他何时上任时,张爱萍感慨回应:“当然是越快越好,叶帅都跟在后面催促我!”

数载之后,张爱萍与温玉成在会议场合重逢,谈及那封旧信,两人不禁感慨良多。在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众多家庭支离破碎,如同在薄冰上行走,选择保全自己亦属人之常情,这情形显得尤为无奈与凄凉。

张爱萍与温玉成两位将军,历经战争的残酷洗礼,又在动荡中幸存,他们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与挑战。幸运的是,在他们的晚年岁月里,都享受了一段温馨的时光,曾经的阴霾也已随风而去。

《中国集邮报》:《张爱萍将军印象》

发布日期:2028年12月4日

《党史博采》:《温玉成未能入选政治局之谜》

发布日期:2001年5月15日

《人民网》:《张爱萍上将军旅轶事》

发布时间:2020年6月4日08:20

0 阅读:5
艾合史记

艾合史记

艾合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