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结束对日本为期三天的访问,东京方面接连打出“组合拳”:质疑《中日联合声明》法律效力、纵容渔船闯入钓鱼岛海域、宣布对中国石墨电极征收95.2%高关税。这场看似突发的对华发难,实则是中方预判中的剧本——在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日本既想借对华接触获取经济红利,又企图通过示强向美国递投名状。
面对这场阳谋,中国外交、执法、经济三线出击,上演了一场精准反制教科书。当日本政府抛出“《中日联合声明》无法律约束力”的论调时,中国外交部立即亮出两份国际法文件: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明确要求“严格遵守联合声明原则”,而二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已规定台湾归还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特别援引日本国会批准条约的程序,直指其国内法理矛盾——若声明无效,日本立法机构当年审议岂非儿戏?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让日方所谓“未对台承诺”的辩解显得苍白。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反问:“两国相互尊重立场,不是基本外交准则吗?”
在东京密集的行程中,王毅特意安排与88岁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茶叙。这位曾推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续签的政治元老,亲笔写下“不忘初心”四字相赠。这看似温情的场景暗含深意:当前日本政坛虽对华强硬派占据主流,但深耕四十年的亲华网络仍在发挥作用。据统计,与福田家族关系密切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仍保有147名国会议员,掌握着约20%的国会话语权。中方此举既在唤醒日本政界的历史记忆,也在为未来可能的外交转圜埋设伏笔。
当日本4艘渔船试图借王毅访日“窗口期”闯入钓鱼岛时,早有准备的中国海警3101舰实施抵近监视,最近距离仅0.8海里。值得关注的是,海警此次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并同步直播,这种“阳光下执法”既彰显主权又避免授人口实。与此同时,商务部宣布对日本间苯二酚征收72.9%反倾销税,直击其精细化工软肋。数据显示,这项反制将影响日本约3.2亿美元年出口额,而中国自身产能已能满足85%国内需求。
这场博弈暴露出中日关系的深层困境:日本既希望重启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以提振经济,又试图在半导体、稀土等领域配合美国对华围堵。正如东京大学学者中岛岳史分析:“岸田政府正在走危险的平衡木,但国际政治从来没有中间路线。”对于中日关系未来,中方显然保持着清醒认知——既通过持续对话防止局势失控,也随时准备对越线行为实施“外科手术式”反制。当春天的樱花落尽,考验两国智慧的真正季节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