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小李和往常一样打开微信搜索,却发现顶部多了一个“AI搜索”功能。
抱着好奇心,他点开了这个新功能,结果发现,微信接入了一个叫DeepSeek R1的新系统。
小李心里嘀咕:“这AI搜索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他决定体验一下这个灰度测试中的新功能。
于是,小李开始了他与朋友们的讨论和探索,而这一功能也迅速引发了周围人的广泛兴趣和热议。
微信接入DeepSeek R1,实现AI搜索灰度测试一觉醒来,AI的应用又有了新的突破。
最近,微信开始灰度测试全新接入的DeepSeek R1系统,这个系统的入口在微信首页顶部的搜索框。
当然,本次灰度测试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体验到的,只有被“灰度到”的小部分用户才能抢先体验这次AI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小李作为幸运用户之一,他发现了微信首页那个略显神秘的“AI搜索”功能。
点进去后,两个选项呈现在眼前:快速回答和深度思考模式。
快速回答是平常我们常见的那种简短回复,而深度思考模式则会展示出AI推理的全过程,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答案。
小李尝试了一下深度思考模式,他问了一个关于一本书的问题,结果这AI不仅总结出了很多篇幅的信息,还展示了书中的关键点,甚至还有分析。
虽然有几个地方出的答案不太准确,但总体来说,小李还是蛮惊讶的。
和朋友们一分享,这新功能立即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AI搜索功能详解:快速回答和深度思考模式点开“AI搜索”后,小李发现这个功能不似普通的搜索引擎那样只提供一些简单的结果,而是分为快速回答和深度思考模式两种。
快速回答模式相对简洁,会根据问题给出一个简短而直接的回答,非常适合那些想迅速获取答案的用户。
但对于喜欢细致了解和深入分析的人来说,深度思考模式无疑是福音。
这一模式会逐步展示AI如何推理和得出答案的过程,让用户不仅知道答案,更能理解答案背后的逻辑和依据。
比如,小李搜索《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信息时,AI不仅给出了票房数据,还分析了票房变化的原因,提供了多个关键节点的详细信息。
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取和整理信息的时间成本。
另外,微信的AI搜索功能综合了公众号推文与网页搜索的策略。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功能一站式获取微信公众号里的内容与网络上的信息,互为补充。
小红书的网友也分享了使用体验,说通过深度思考模式搜索电影票房信息,得到了准确的日期节点和原因分析,认可了这个功能的优势。
用户反馈与体验:DeepSeek R1的优缺点并不是所有的体验都是完美的。
机器之心的编辑找到了体验该功能的小伙伴,问了几个问题,但搜索出来的结果并不尽人意。
比如,他们问2月15日机器之心公众号的文章,结果显示的日期很多都不对,甚至连题目都是错的。
这让人不免怀疑,这个AI真的能完全胜任搜索引擎的角色吗?
尽管如此,编辑们继续追问了几次,AI的反应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不过准确性的问题确实存在,部分回答还出现了偏差或错误。
比如,某次回答的信息混杂在一起,显得乱七八糟。
而这些问题,显然会影响用户体验,特别是在信息获取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
腾讯多平台接入DeepSeek R1,提升AI体验DeepSeek R1不仅在微信上灰度测试,腾讯旗下其他平台也在陆续接入这个强大的AI模型。
最近,腾讯的应用“元宝”宣布接入DeepSeek R1模式,用户可以在不同模型间自由切换,还能进行联网搜索。
这无疑为用户提供了更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例如,“元宝”应用中,用户体验了拿“哪吒2为何票房这么高”进行深度分析,结果确实令人满意,不仅分析出了多个原因,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和链接。
同时,腾讯的智能工作台“ima.copilot”(简称“ima”)也加入了DeepSeek R1。
尤其在知识管理方面,这个AI系统的推理能力和文本处理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用户可以通过深度思考模式解决复杂文档中的问题,获取全面准确的分析。
另外,在微信内部搜索“ima知识库”小程序,用户也可以体验到DeepSeek R1的强大功能。
知识库管理上,AI让文档的整理、分析更加轻松高效,很多之前复杂的操作都能简单完成。
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像DeepSeek R1这样的新技术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深化我们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的体验。
尽管当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科技发展的速度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李和朋友们的探索故事只是其中一段,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有趣的应用场景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次的灰度测试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待完善后的DeepSeek R1,最终能否改变我们的搜索习惯,还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话题。
无论如何,微信将AI搜索功能推向用户,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搜索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期待着更加智能和精确的未来生活。
谁知道,下次深夜辗转反侧时会冒出多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也许DeepSeek R1都能帮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