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国内“教联体”实践案例,探寻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思路

AI教联体前沿 2024-12-14 20:13:48

在往期文章中,我们一起探索了“教联体”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美国在此方面的相关实践,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见《都在说的“教联体”,到底是什么?一起看看美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

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来分享一下国内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案例,以及通过具体实践,能否给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新的思路。让我们通过聚焦国内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具体案例,一起探索家、校、社如何合作来实现1+1+1>3的育人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PART 1 近期国内“教联体”相关实践案例

在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开始了“教联体”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2024年7月18日,天津市首个区级“教联体”成立,汇集学校、家庭、教育科研机构、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发力、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下一步,该“教联体”将推进形成党政统筹、领导部门协同配合、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育人格局,打造天津市协同育人“教联体”品牌。

二、2024年6月2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启动琴澳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行动,将通过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区域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协同育人工作水平。

启动仪式上发出了《琴澳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行动发布倡议书》,提出六大倡议:扎实推进琴澳协同育人“教联体”,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全链条”,强化学校协同育人“主阵地”,家庭要做孩子成长“合伙人”,增强社会资源的“社会教育力”,打造横琴—首师大协同育人的“研用联盟”。

后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将结合合作区教育发展目标、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工作特色和本土优势,与首都师范大学携手合作,通过制度建设、功能建设、能力建设和生态建设,为合作区整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为实现琴澳居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目标贡献教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协同育人工作水平,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三、2024年6月18日,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揭牌。该中心由市教委依托北京开放大学设立,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和社会力量,搭建市、区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建设,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依托指导中心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北京部分区的家庭教育课有望实现共享:

东城区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自主研发了共育品牌“家庭教育大讲堂”,目前已累计推出200余节课程,通过线上平台向本市远郊区及我国中西部地区推广,惠及更多师生家长。

海淀区成立了本市首家区级家长学校,构建了区域-学区-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累计287万人次参与学习,提高家长参与度和心理健康意识。

朝阳区汇集教育专家和名师,编写了0至18岁系列《家长手册》,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指导课堂”等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家教e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为家长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四: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区家庭工作联席会议下,成立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和指导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构建了“六悦六立”家庭成长项目体系,以妇女儿童中心为媒介,开展了系列以银杏为主题的活动。

PART2 早期国内“教联体”相关实践案例

一、2024年4月,福建省出台了《关于推进福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福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整合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构建“政、校、企、研、医、家”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关爱网络。

《方案》倡导要强化区域协同的研学实践,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建立学生心理疾病联系与转介“绿色通道”;加强文化主题实践,开展“场馆里的文化实践”,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统筹推进网络育人,把数字化手段融入思政教育各个场景。

二、浙江省平湖市教育部门与市妇联合作,试点“家庭教育共育体”……

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出台《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启动“1+6”系列工程……

四、北京市海淀区构建区域-学区-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具体的实践案例不在此展开阐述)

PART3 学校主导,进行“教联体”实践

除上述地区开展的“教联体”实践外,以学校为主体发起的协同育人活动也在齐头并进地展开,它们或是聚焦于课程资源共享,或是着力于家校社沟通,亦或是围绕家校社共育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更具体的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学校学生活动: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监督和评价,了解教育、理解孩子;同时调动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学校教师现场演绎如何组织家庭会议,老师与学生家庭共同讨论生活、学习情况并形成解决方案。

浙江省平湖市的“家庭教育共育体”开展各类活动,如暑期“爱心教室”项目,融课业辅导、社区活动、社会实践为一体。

利川市鼓励教联体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展示等活动。

江岸区长春街第二小学在“双减”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教学,如科学课溯源沿江城市,信息社团编程建模3D打印等;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大家讲堂》。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琴澳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行动未来将结合合作区教育发展目标等,开展相关活动。

二、联动校外机构:

福建省推动各地与属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浙江省平湖市的校外机构通过“家庭教育共育体”形式参与其中,如与社区、学校联合开展活动。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充分调动妇联、检察院、公安、法院、科研院所等校外机构,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资源。

三、德育校长/讲师: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学校的德育校长在现场推进会上分享了指导家长管理好孩子手机问题的经验。

深圳市南山区家庭教育促进中心的家教讲师团涵盖了德育方面的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或社区需要开展线下指导培训。

四、教师/班主任: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心理教师王子尧以自己曾接到的学生家长求助电话为例,分享了家庭会议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效果。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的班主任张晓玉分享了作为教师指导家长管理好孩子手机问题的方法。

成都市青羊区有200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遍布学校和社区,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深圳市南山区家庭教育促进中心有一线教师等专业人士,推出电视台直播课程和线下指导讲座课程。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队伍选培项目,提升班主任的意识和能力。

五、联动社区系列活动:

武汉长春街第二小学、堤角小学、黄陂路小学、丹水池小学、育才同安小学、新建小学,在初教科的组织下,联合对口社区,策划家校社协同育人“暖心行动”,为特殊阶段的学生及家长支招。

以上内容便是本期国内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方面的部分实践案例,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大家带来关于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更为细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也欢迎各位老师在下方留言区分享其他家校社协同育人“家校社”的相关案例,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