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查完之后发现,中国手里一共有7张牌,随时可以卡住它们的脖子。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在本月初,为了在北约内部推动国防产业复苏,32个北约成员国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列出了“盟军国防工业必不可少的12种关键原材料”。
这12种材料分别是铝、铍、钴、镓、锗、石墨、锂、锰、铂、稀土元素、钛和钨,而除了铍、钴、锂、锰、铂这5种材料外,中国在其他7种材料的出口供应上掌握着垄断优势——这就是中国手里的7张牌。
为此《新闻周刊》表示,中国对这些原材料供应的掌控,已经对北约的军事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随着中国不断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并在西太平洋事务中逐渐取代美国,掌握地区主导地位。
中国对这些关键原材料的管控,将让解放军在军事建设中占有优势,而北约则将对此无可奈何,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镓这种金属,中国的镓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8%。美国是这种金属的主要进口国,而这也导致了在去年7月中国发布《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后,五角大楼受到了巨大影响。
因为美国采购的镓大多用在军用雷达或相关电子设备的生产上,最新的F-35 Block 4战斗机,据传就要使用氮化镓雷达,替换以前的砷化镓雷达。
然而中国的一纸管制公告,大幅减少了美国镓采购量。加上镓这种元素是电解铝产业的副产物,美国没有相应的战略储备。导致五角大楼被迫与加拿大企业签署回收协议,希望通过回收电子废品的方式,以提炼其中的镓,缓解“镓危机”。
同理,公告中提到的另一种金属锗,中国的产量也占全球60%。
这种金属主要用于生产夜视仪、红外热成像仪、激光瞄准器等设备,而在管制公告发布后,相关领域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大幅增加了美军的设备采购成本。
《新闻周刊》还提到了石墨,这种铅笔上就有的材料同样也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支柱。而尽管中国并没有对其实施出口管制,但高达70%的全球产量,仍然令北约有所忌惮。
在今年11月,中国还发布了对钛合金及部分相关产品的管制公告。钛合金是生产现代军机机体框架的主要材料,许多发动机也大量使用钛零件。
中国的钛矿产量虽然不高,仅占全球总产量的37%。但中国在钛产业链中掌握着加工市场,钛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4%。而波音、空客等知名飞机制造企业,都是中国钛材的主要用户。
稀土产业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的稀土储量固然很高,但他们没有相应规模的稀土精炼产业。而中国能够在稀土领域掌握绝对优势,就是因为我们既有世界第一的储量、也有世界第一的精炼能力,掌控约全球3/4的稀土生产。美国年年谈要复兴本国稀土产业,结果现在还是需要拉粗矿到中国精炼。
而这也引出了另一个令北约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在剩下5种中国没有掌握垄断优势的原材料中,中国在相关材料的精炼领域同样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与北约交恶,那么缺乏本土工业产业链的北约,不光要被中国卡7种原材料供应的脖子,另外5种材料的生产也会出现问题。
毕竟一种材料从粗矿变成产品,期间要经历各个环节处理,只有中国的全产业链体系能够实现一条龙服务。中国不是掌握了7种关键材料的生产供应,而是掌握了工业生产本身。其他国家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就是想绕开中国,也不可避免地会在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中,与中国产生交集。
所以北约想要从根源上解决这12种关键材料的供应问题,剔除其中的“中国因素”。32个北约国家就得想办法齐心协力,建立起一套可以比肩中国的工业产业链。
这可比复兴本土国防工业难多了,而这也意味着现阶段的北约虽然嘴上说着反华,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和中国爆发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
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同样不希望这种对抗出现,而理由也恰恰是因为我们世界第一的全产业链。
因为这条产业链太大、太全了,它是一条以全球经济为动力运作的产业链,只靠国内的资源根本无法驱动。所以在北约想着如何摆脱中国时,中国则需要进一步加深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用源源不断的进出口贸易来维持产业链的平衡。
此时如果爆发军事对抗,导致全球经济循环出现裂痕,国内同样需要面临不小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目前只对镓、锗等军事用途明显的材料实施了出口管制,而没有对石墨这类泛用品以及系统进行管制的理由。
中国的出口管制公告说到底就是一种警告,告诫美国不要天天想着用中国出口的东西,反过来和中国搞军事对抗。
反之,当中国的耐心达到极限时。我们对美国的反制,也不会局限在几份简单的进出口管制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