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点下关注点下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一个年轻的设计师,一对含辛茹苦的农村父母,本该是个温暖的小康之家。
谁料2017年初春,长沙一家医院里,26岁的冯细安听到了那个改变全家命运的诊断结果:晚期肿瘤。
这个刚刚在城市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小家,事业也蒸蒸日上的年轻人,还未来得及消化这个残酷的现实,他的父母就双双选择了离开人世。
这个看似普通的湖南农村家庭,为什么会走向如此令人心碎的结局?
底层家庭面对重大疾病时,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这个突如其来的诊断结果,让我不禁回想起冯细安这几年的人生轨迹。
2013年他意气风发地从大学毕业,像千万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追梦长沙的征程。
凭借着过硬的专业功底,他很快就在一家设计公司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初入职场的他可是个十足的拼命三郎,每天加班到深夜都是家常便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从一个职场小白晋升为公司的主力设计师,月薪也水涨船高。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大学时期认识的女朋友,在经历了几年的异地考验后,终于修成正果。
2013年底两个年轻人举办了一场简单温馨的婚礼,开启了他们的小家生活。
第二年他们就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一家三口的生活美满幸福。
看着老婆温柔地照顾孩子,看着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冯细安觉得自己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谁能想到2017年初的那个早晨,他突然感到呼吸困难,一阵剧烈的咳嗽后,他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
起初他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随便吃点药就能好。
可医生严肃的表情和诊断报告上那一串专业术语,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胸膜交界性或低度恶性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晚期。
望着诊断报告这个平日里坚强的男人瞬间瘫坐在地上。
才26岁啊事业刚起步,家庭刚建立怎么可能得这种病?
看着医生投来怜悯的目光,他只觉得天旋地转。
最让他担心的还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就匆匆赶来医院的父亲。
"爸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妈妈。"他强忍着泪水恳求道。
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马章兰还是从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聊中得知了这个噩耗。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可面对这样的打击,他的父母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
面对命运无情的打击,父母选择了用最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绝望和不舍。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991年,看看这个注定令人心痛的故事,是怎样的开始。
那时的浏阳农村,到处都是外出打工的热潮。
可冯先光却放弃了和村里人一起到广东打工的机会。
"我家细安体弱总是生病,我不放心啊。"这是他对邻居们的解释。
为了照顾体弱的儿子,他选择在家种田,虽然收入微薄但起码能照看孩子。
而马章兰则扛起了家里的主要经济重担,在当地的烟花厂上班。
烟花厂的工作又脏又累,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每当夜深人静远处传来烟花厂的机器轰鸣声,就是马章兰在加班的信号。
她的手掌因为长期接触化学原料变得粗糙发黑,但她从不抱怨。
村里人都说冯家这对夫妻真是"诚心换来的福气"。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从蹒跚学步到背着书包上学,马章兰累了就想想儿子的笑脸。
冯细安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
每次看到母亲满手的老茧,他都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在村里一直名列前茅。
记得高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理想的大学录取。
全村人都说冯家种的不是庄稼,是儿子的前程。
那天晚上冯先光破天荒地喝了点小酒,眼里闪着自豪的泪光。
马章兰更是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一遍遍地数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
然而在这看似温馨的家庭背后,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伤痛往事。
原来冯细安并不是冯先光夫妇的第一个孩子。
在他出生前这个家庭已经经历了两次撕心裂肺的打击。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不满周岁就因病夭折。
那时的马章兰几乎崩溃,整日以泪洗面。
冯先光虽然同样心如刀绞,却不得不强装坚强,日夜陪伴在妻子身边。
命运似乎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马章兰又怀孕了。
夫妻俩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这个来之不易的生命,仿佛呵护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可天不遂人愿第二个孩子在三岁时再次被病魔夺走。
这个打击对马章兰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她开始整日坐在院子的角落里发呆,眼神空洞得让人心疼。
"老天爷为什么这么对我?"她常常这样喃喃自语。
有一天马章兰突然失踪了。
多亏冯先光及时发现她的异常,在河边找到了正要轻生的妻子。
从那以后冯先光寸步不离地守护着马章兰。
直到第三个孩子冯细安的降生,才让这个家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夫妻俩给他取名"细安",就是希望能细心呵护,平安长大的意思。
这个名字里凝聚着多少心酸的过往,又寄托着多少美好的期望啊。
也难怪当得知最后的希望也患上绝症时,马章兰会彻底崩溃。
对她来说这简直就是命运的重演,是一次比一次更残酷的打击。
这一次即便是一向坚强的冯先光,也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
这对承受了太多苦难的父母,终于在绝望中选择了放手。
所有的真相都在那把熟悉的镰刀出现在新闻里的那一刻揭开。
冯细安躺在病床上,手机屏幕上的新闻让他浑身发抖。
父母最后的叮嘱,通过亲戚们的转述,字字都像刀子一样刺痛着他的心。
"就算你们不说我也知道那是妈妈的镰刀..."他的声音哽咽。
几天后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老家。
推开家门的那一刻,看到墙上父母的遗像,他再也撑不住了。
亲戚们七嘴八舌地劝慰,可哪句话能抚平这撕心裂肺的痛?
"为什么不等等我?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当儿子的机会?"他跪在父母遗像前痛哭。
这个26岁的年轻人,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亲戚们轮流照看着他,生怕他想不开。
他们说父母留下了遗嘱,交代了所有家产的安排。
可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承受着癌症的折磨,还要独自面对失去至亲的痛苦。
一个月后冯细安也走了。
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继续在这个城市打拼。
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整个底层群体的缩影。
当重大疾病降临时,一个普通家庭要面对多少无奈?
高额的医疗费用,漫长的治疗过程,沉重的家庭负担。
这些压力足以压垮一个刚刚开始追求小康生活的家庭。
我们常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0"。
可在这个家庭面前,连这个"1"都显得如此奢侈。
当生命遇到疾病,底层人究竟该如何突围?
这个问题或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