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朝贡唐朝,回归宗藩体系,谈谈唐朝是怎么维护宗藩关系的?

舞长空的留 2025-01-06 14:17:26

文|渡川TALK

编辑|渡川TALK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政权之一,由靺鞨人建立,其前身是大祚荣于698年建立的振国。

渤海国在近230年的历史中,与唐朝保持了复杂而深远的宗藩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在当时的东亚国际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续的东北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渤海国的建立与隋唐时代东北亚的民族变迁密切相关,隋朝末年,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靺鞨各部逐渐崛起,其中尤以粟末靺鞨最为强盛。

唐初,粟末靺鞨与高句丽联合,对抗唐朝的扩张。668年,唐朝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东北地区的权力真空使得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率部脱离唐朝控制。

698年,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建立振国,自称“振国王”,史称“渤海建国”。

渤海建国初期,唐朝曾将其视为叛乱势力,唐圣历元年(698年),唐朝派兵征讨大祚荣,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渤海军的抵抗,唐军未能取得实质性胜利。

面对渤海日益强盛的势头,唐朝意识到与其长期对抗,不如通过怀柔政策加以羁縻。

713年,大祚荣向唐朝称臣,唐玄宗赐其“渤海郡王”称号,并正式册封渤海为附属国。从此,渤海国正式成为唐朝的藩属国。

唐朝时期的宗藩体系是基于“华夷秩序”构建的,以天朝自居的唐朝通过册封制度将周边政权纳入其国际体系。

渤海国接受唐朝的册封,表面上确立了以唐朝为中心的宗藩关系,但实际上渤海国在内部事务上保持高度独立,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东亚国际事务。

唐朝对渤海的态度经历了从警惕到接纳的转变,在大祚荣称臣后,唐朝开始视渤海为东北亚的重要屏障,利用其牵制契丹和日本等其他势力。

渤海国则通过与唐朝的宗藩关系获得了合法性与政治支持。

大祚荣之后的历代渤海君主都接受唐朝的册封,以“王”的身份治理渤海国,唐朝对渤海的册封不仅是形式上的礼仪,也是双方政治合作的体现。

大祚荣之后,渤海国在其继任者大武艺的治理下逐渐走向强盛,其国土扩张至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成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强盛使其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与唐朝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渤海国积极向唐朝贡奉特产,并派遣大量留学生与使节前往长安学习唐文化。

唐朝则通过册封、经济支持、文化交流等手段巩固其宗藩体系。渤海国的君主甚至自称“唐臣”,以表明对唐朝的忠诚。

尽管渤海国与唐朝关系总体友好,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渤海国的扩张不可避免地威胁到唐朝在东北地区的利益。

渤海在扩张过程中与契丹发生冲突,唐朝一度对渤海的扩张持警惕态度。渤海国对新罗的敌对态度也使唐朝感到不安,因为唐朝视新罗为其朝鲜半岛的重要盟友。

然而,面对共同的外部威胁,如契丹、奚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唐朝与渤海国在军事上保持了合作关系。

例如,渤海国曾多次帮助唐朝镇压东北地区的叛乱势力,展现出宗藩关系下的相互依赖。

随着唐朝进入晚期,中央政权逐渐衰弱,对渤海国的控制力也随之减弱。渤海国在这一时期更加独立,其与唐朝的宗藩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形式上的朝贡与册封,而实质性的联系有所减少。

尽管如此,渤海国仍然高度重视与唐朝的关系,继续以文化和经济手段维持与唐朝的密切交往。

渤海国通过与唐朝的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其统治地位,唐朝的册封使渤海国获得了合法性,同时也促进了渤海的文化发展。

渤海国吸收了大量唐文化的精髓,例如法律制度、官僚体系、文字书写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渤海文化。

此外,与唐朝的贸易往来也极大地促进了渤海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东北亚的重要经济中心。

渤海国作为唐朝的藩属国,在东北亚地区扮演了重要的战略屏障角色。渤海的存在有效地牵制了契丹和奚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为唐朝的东北边疆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同时,渤海国的文化传播也为唐朝的国际影响力增添光彩,使唐朝的文化辐射范围扩大至东北亚更广泛的地区。

渤海与唐朝的宗藩关系是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一环,这种关系不仅维持了唐朝在东北亚的主导地位,也为东亚多边关系体系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通过与唐朝的互动,渤海国成为连接东亚大陆与东北亚海域的重要枢纽,其对日本、新罗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强。

——【·结语·】——

渤海国与唐朝的宗藩关系是东亚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从最初的对立到后来的密切合作,渤海与唐朝的关系见证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深刻变迁。

这种宗藩关系不仅巩固了渤海国的地位,也为唐朝的东北边疆稳定提供了保障。

渤海国通过与唐朝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交流,成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对后续的东北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渤海与唐朝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当时“华夷秩序”的灵活性,也为后人研究东亚区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案例。

参考资料:

[1]赵振海.渤海国与唐朝宗藩关系的演变及影响[J].中国故事,2024,(11):58-61.

[2]赵伟,孙艳萍,赵宏.唐代渤海国家具形式及地域民俗特征探究[J].大观(论坛),2022,(06):24-26.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