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不一样的“祖山祖脉”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4-23 12:41:27

橙柿互动 记者 王斐帆 通讯员 陆森宏 图片来源 临安发布

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倒计时

说起“天目”,你会想到什么?

是大杭州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名山天目山,还是吴山、宝石山、北高峰、莫干山、龙王山……“万山之源”的天目山脉,或者是东西横跨杭州主城区10多公里的天目山路?

今天是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我们带你一起走进“祖山祖脉”天目山。

“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

天目山的历史,可追溯至1.5亿年前。

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直到3.5亿年前,浩瀚汪洋在剧烈的地壳碰撞中隆起山脉雏峰,海陆变迁……一直到1.5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剧烈的火山活动使天目山地区进一步抬升,成为浙江西北部的高大山体,天目山脉由此横亘在北纬30°。

自有记载以来,天目山便作为“浙西诸山之祖”而为人称道——

战国《山海经》:浮玉山(天目山曾用名),苕水出其阴,北流注于具区。

晋《郭景纯记》: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

宋《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明《西湖游览志》:西湖诸山之脉,皆宗天目。

……

今天的天目山脉,西起浙皖交界,遥望黄山,东至湖州,临杭嘉湖平原,东西逶迤200多公里、宽约60公里,依然是浙西诸山的“万山之源”。其主峰西天目山仙人顶(海拔1506米),虽不是天目山脉中最高的,却最负盛名,就好像它的名字一样“有仙则名”。

天目山作为浙西诸山的“祖脉”,它的“小字辈”和“朋友圈”究竟有多大?

就这么说吧,“浙西第一高峰”临安清凉峰(海拔1787.4米)、安吉龙王山(海拔1587.4米)、德清莫干山(海拔720.2米)、余杭窑头山(海拔1095米)以及杭州的北高峰(海拔313.7米)、吴山、凤凰山、玉皇山、南屏山、夕照山、九曜山、五云山、琅当岭、飞来峰、南高峰等西湖群山皆属天目山脉。

而由临安天目山脉发源的无数溪流,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源头,千百年间,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哺育了璀璨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

山为祖、水为乳,天目山脉带来山与水的深厚羁绊,让无数老杭州“饮水思源”,将“天目”两字深深烙印在自己的DNA中。

如果说,天目山脉蕴藏的“祖脉”,让大杭州周边的人们感受到了山的厚重,那么天目山当代的“祖山”属性,则让亚洲,甚至世界肃然起敬。

天目山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而得名“天目”。

今天的天目“祖山”,是世界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根”。

位于西天目的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吸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成员,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知动植物10440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其中,光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就有近200种。

动物有天目山巴螈、天目山原螳、天目缘花天牛、天目锦天牛、天目扁趾甲、天目松毛虫、天目新鹿蛾、天目虻、天目松叶蜂、天目山蛭、天目中皿蛛、天目奇象螱等130多种。

植物有天目铁木、天目贝母、天目木兰、天目琼花、天目杜鹃、天目紫茎、天目山蓝、天目续断、天目风毛菊、天目珍珠菜、天目变豆菜、天目凤仙花、天目槭、天目朴等40多种。

在这40多种“天目系”植物中,天目铁木野生植株仅存5株,均位于西天目山,被誉为“地球独子”。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天目山管理局通过40多年的保护、研究和拯救,目前在全国成功繁育苗木超3000株,但无论它们在上海、广东、湖北、山东、海南落地生根,还是在云南昆明首次实现省外开花,它们共同的“根”都在临安天目山。

除了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将根牢牢按在天目山,一些没有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也是全球这类物种的“老祖宗”。

譬如现在随处可见的银杏,在第四纪冰川期后几近灭绝,而西天目山受此影响较小,成了银杏等物种的避难所,天目山的银杏由此被广泛认同为当代开枝散叶银杏的“祖先”,山上一片“五世同堂”的古银杏,更是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名游客前来瞻仰“银杏之祖”的风采。

在文化上,天目山不仅是江南文化的祖脉,在国际上也不负“祖山”之名。

在古代,天目山是佛教、道教等宗教的高地,是佛教中的临济宗中兴祖庭及禅茶之源,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

彼时,日本法灯派开山祖师心地觉心,高源寺、法云寺、安国寺等一大批开创了新寺庙的日僧都曾来天目山闻道取经,他们不仅视天目山为祖庭,还将天目山的佛法带了回去,将带回去的天目盏、天目山禅茶文化及天目山的禅音如获至宝。

宋、元时期,日本留学僧从西天目寺院带回去了天目盏,受日本朝野的倾慕,其中的曜变天目盏更是被视为“国宝”。而当时烧制天目盏的33座天目窑遗址群,如今正静静地躺在天目山脚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的“濑户烧”制陶技术也源于“天目窑”,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陶祖”加藤四郎左卫门随永平寺僧道元入宋,在天目窑学艺5年回国,后在濑户村建窑烧陶,“濑户烧”一举成名,开创日本陶瓷新纪元。

天目山还是“尺八”的发源地。

对于“尺八”这种乐器,许多人闻所未闻,但要是说起动漫《火影忍者》中的经典配乐《Naruto Main Theme》激昂的战斗旋律,《阴阳师》主题曲《夜明》所传递的无限思念……许多人就恍然大悟了——哦,原来这些好听的音乐都是尺八所演奏的!

尺八虽在日本名扬四海,但其祖庭也在中国。南宋时,天目山僧虚竹携4名吹“尺八”居士随心地觉心去日本,后者开创了日本佛教普化宗,尺八作为一种修禅的法器,此后数百年在日本开枝散叶,“天目尺八”空灵而深沉的音律对日本的器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99年,杭州黄龙洞前,四十多位日本寻根团的僧人在细雨中,吹响700多年前的宋代尺八遗曲,而后久久跪拜在尺八祖庭护国仁王寺前认祖。

2023年,“天目尺八”在青山湖暮春之夏水上森林音乐节上吹响,悠远的旋律声中,“尺八”真正回家了……

责任编辑:王斐帆 审核:陈奕 周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