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大刀王五(赵云旺)

旧情难以释怀 2025-01-14 10:59:1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深秋,浓重的恐怖气氛笼罩了北京城,“帝党”和“后党”围绕变法进行的最后斗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中国近代史上以变法图强为目的的新政只推行了103天便宣布夭折了。随后,慈禧下令捕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此时,在位于宣武门北半截胡同的湖南浏阳会馆内,有两个人正在激烈争吵,那位举止儒雅却言辞激烈的青年官员就是慈禧严令捉拿的重犯谭嗣同,另一位浑身散发着侠义之气的大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大刀王五。

王五,原名王正谊,字子斌,同治十二年(1873年)(或1844年)生于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他的祖父王顺,早年是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闻名的响马,后金盆洗手回故城老家务农。王五的父亲王得堂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王五受家庭熏陶,从五六岁就舞拳弄棒,打下深厚的武术功底。少年王五臂力过人,抓取一百多斤的重物,如探囊取物,人们都说他是一个习武的好苗子。

王五9岁时,他的命运悄然发生了改变。一天,京城震远镖局的镖头周亮走镖到故城,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王得宝,两人一见如故,英雄相惜。在周亮的荐举下,王得宝带儿子来到震远镖局做了镖师,一家人在京城定居下来,王五自此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王五12岁时,父亲得暴病突然死了,临终前,他把儿子托付给了周亮。周亮很喜欢这个能吃苦且有侠义之气的孩子,把他收为义子,并精心传授武功。王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日日精进。八年后,他已出落成一个身材魁梧、武艺超群的青年了。这时,周亮开始把一些重要的保镖任务交给他,初出茅庐的王五靠深厚的功夫击败了许多绿林好汉,威名远播,因他善使大刀,时人称“大刀王五”。

王五成名不久,周亮也因病去世了。王五感激义父对他的恩德,为他披麻戴孝治丧送终,随后把震远镖局的财产全部交给师母,另立一源顺镖局,独立撑起门户,闯荡江湖。因他仗义疏财,嫉恶如仇,喜交各路豪杰,所以王五在武林中的声誉越来越高。传说他能“手订法规,约束山东诸盗,并且命令所盗之物必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之财。”据说王五为源顺镖局设立了四条规矩:第一,重要的镖车亲自押送;第二,凡是来访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的要热情款待,走的时候还要送给他盘缠;第三,冬、夏要为贫困的人施舍衣服,冬天要施舍寒衣、夏天要施舍单衣;第四,春节期间,镖局的车马装上东西去周济穷人。

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间,京师周围接连发生了几十起抢劫案件,官府下令缉拿案犯,却一无所获,有人到刑部指责这是大刀王五命人所为。五城御史派几百名官兵包围了王五住宅,威胁王五自首。王五派二十多名镖师守住大门,官兵没有一个敢近前的。双方相持到傍晚,官兵才无奈撤去。而让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王五却找到刑部官员濮文暹自首。他说:“官府用武力威胁于我,我实难屈从,今兵丁主动撤去,我便前来自首。”接着又说:“我广交武林豪杰,即使有我的朋友参与了抢劫,绝不是受我指使,如果是他路盗贼干的,更与我无关。”濮文暹素知王五侠肝义胆,便曲意为他开脱,最后以持械拒捕为由,打了二十板子,草草结了案。

王五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见濮文暹为官清正,心生敬意。三年后,濮文暹外任河南南阳知府,赴任前,却因缺少盘缠而发愁。正在这时,王五求见,他给濮文暹送来二百两白银做为路费,并执意保护他赴任。结果一路上多亏有王五护送,才使许多盗贼不敢觊觎。当一行走到卫辉时,因黄河水暴涨,不能渡河而滞留在那里好久,很快盘缠又用完了,濮文暹不禁又长嘘短叹起来。王五见状说:“区区小事怎么能放在心上呢,我去去就来。”一会儿,他推门进来,把五百两银子扔到桌上,笑着说:“放心用吧,这不是抢来的,是我从附近位经商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濮命人把那个商人叫来,果如王五所言。濮文暹这才知道王五果真是交游遍天下。那次王五一直把濮文暹平安护送到南阳才返回京城。

甲午战后,清廷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御史安维峻上疏弹劾李鸿章,慈禧一怒之下将他革职充军,流放口外。朝廷中没有一人敢为他辩白,安维峻的政敌也欲在流放路上将他置于死地,京城的镖师谁也不敢护送他去口外。王五闻听气愤地说:“北京城还有人吗?”径直打点行装,亲送安维峻到口外,还拿出五百两银子资助安维峻。沿路豪杰闻知王五的义举,纷纷慷慨解囊,使安维峻共收到了几千两白银的资助,王五悉数交给了他的家人。王五此举名震公卿,朝廷大员们都称他为“大侠”。

那天在浏阳会馆谭嗣同的住处,王五苦劝谭嗣同速离京城险境,他可以一路护送保证他的安全,但是谭嗣同拒绝了王五的好意,正在这时,清兵赶到,危机中王五跳窗逃走,谭嗣同被捕。数日后谭嗣同在狱中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准备以身殉国。王五暗集各路英雄,准备劫法场营救,但因无机会下手而使计划破产。谭嗣同就义于菜市口后,他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收敛了谭嗣同的尸体并安葬,大哭了三天三夜,之后觉得无颜在京城立足,便黯然离京,住到天津曲店街的一家客栈里。每逢有人谈及谭嗣同的爱国义举时,他便伤心不已。在天津期间,他与霍元甲结为至交,与老前辈神拳金光祖结为忘年交。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拳民运动在北方兴起。后义和团大师兄张德成因久慕王五之为人,由天津赴京,亲临源顺镖局,恳请王五出山,赴天津共建灭洋大业。王五慨然答应。到天津后,王五协助张德成整训团民队伍。

义和团兴盛时,队伍中混入了很多天津地区的“混混儿”,这些“根基不正”的歹徒加入义和团目的不纯,大多是想要趁机捞一把,而王五厉行整顿义和团队伍,使得一些“混混儿”对其恨之入骨。

其后义和团在天津的老龙头火车站、北仓等地和八国联军展开了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与装备优良的八国联军相搏,王五带领大刀队冲锋在前,杀伤颇众。

战斗后,擦干刀上的血迹,王五对他最后收下的徒弟赵崇斌说:“这把刀,今天才成为真正的刀,因为它开了洋荤,沾了鬼血,我王五也不虚称大刀王五了,对得起这把刀,也对得起祖宗了。”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王五的徒弟郭成劝他避一避。王五说:“我开镖局,就是为了保护别人。如果我连我自己也保护不了,生有何意,不如与外国兵拼一死活,倒也痛快。”此后,他闭门不出,想到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昔日与谭嗣同以道义相勉,再想到他的惨死,这个重情重义的汉子禁不住伤心痛哭,他日日以酒代饭,喝了便哭,哭累了便睡。

一天早晨,一队德国兵闯入源顺镖局,声言要捉王五。王五一脚把带头的德国军官踢翻在地.正待辩理时,德国兵突然向他开了罪恶的一枪,一代武林巨擘就这样应声倒下,临终大呼:“是虚名误了我啊!”

关于王五的死流传有多种说法

1.清政府杀害说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为与八国议和,并讨好八国联军,对清军下达了斩杀义和团的命令。之后清军官兵围剿“源顺镖局”,王五团队寡不敌众,皆力战而死。王五也于此时中枪而亡。

2.八国联军杀害说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王五由于被人告密,被八国联军包围住所。为了不连累其他人,王五只身前去与其对决,被枪杀于前门。死后,头颅被侵略军挂在城墙上示众。

3.拳匪杀害说

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北京很多达官贵人出逃,许多人出逃前将自家的财物放到顺源镖局,委托王五代为看管。后有义和团中的拳匪想要趁火打劫,于是到顺源镖局,对王五说:“五爷的东西我们不动,但其他人的东西请五爷交给我们。”王五答道:“我已经答应别人替别人保管,你们要想得到这些财物,除非先杀了我。”这时拳匪中的一个愣头青果真拿出枪来,对准王五就打,一代大侠就此殒命。

以上几种说法各执一词,难辨真伪,暂作参考。虽无法确定王五究竟是怎样死的,但其死于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应是确定无疑了。

匹马秋风胆气豪,精忠报国亦徒劳;

朝官安稳鸳鸯侣,不见当年王大刀。

——《十不见》竹枝词

开篇录的这首《十不见》,是当年王五就义之后,流传于旧京的一首竹枝词。

还传说,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广结爱国志士,支持维新变法,救民于水火,是大家广为称颂的一代豪侠。他的事迹后来被改成电影《大刀王五》、《神州第一刀》。据说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进了炼钢炉。

当年王五在北京颇有威信,众人赠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挂在门的东西两侧,后来院里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来当了床板。门前原来有个轩豁空场,高高飘扬着源顺镖局的杏黄大旗,现在已经被公厕占了大半个地方。

“侠之大者,为国",王五生前,胸怀报国之志,他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曾试图靠振兴武术来实现民族富强,当结识了维新志士谭嗣同后,他毅然支持变法,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这些民族志士的强国之梦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是时代和民族的悲剧造成了像王五这样无数英雄个人的悲剧。

王五籍贯小考

关于王五的籍贯,清末民初以来,就有关于他是沧州人的说法。针对这种观点,原故城县政协副主席尹丕杰同志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做过大量的考证工作。他在清人编辑的《清稗类钞》一书中找到了王五是故城人的确切记载;此外,民国时一位署名还珠楼主的人编著的一部清代武林人物集,也指明王五是故城人;尹丕杰还同电影《大刀王五》的编导苏敦华做过交流,苏也赞同他的观点。

至于更具体地说王五是故城县何庄何屯,因为年代久远史料缺失等原因很难考证。作为他的家乡人,我们在钦佩这位英雄的胆气、豪气和义气的同时,更因家乡出了这位爱国大侠而骄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