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发展的原动力。
近年来,余杭区坚持“人才引来创新驱动”不动摇,汇聚世界各地人才超40万,占常住人口的30%,在全省“一枝独秀”。
去年12月,余杭区再接再厉,又发布了“海创未来”人才品牌,进一步诚邀天下英才一起见未来,创未来。
今年年初全区就开始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在今天的“梦马”赛道上,由近百名人才组成的“余杭‘海创未来’人才跑团”尤为亮眼,他们中有来自高校、省实验室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也有来自工厂、饭店等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还有在余杭创业的企业家、推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者们……一起来听听余杭“海创未来”人才们的“梦马”故事吧——
参加“梦马”,参加跑马,29岁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以下简称“国新院”)副教授张子琛都是第一次。
这次他跑了33分钟。
“第一次跑马,虽然挺累的,但感受不错,现场氛围很好,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服务也都很到位,这次是和同事一起参加的,明年的梦马想带上家人一起跑。”
说起参加2024“梦马”的初衷,他难掩欣喜和期待,“从海外留学归来后,我在余杭工作生活3年了,已经在这里买房定居,在这座城市,我开启梦想,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和这里息息相关。我想通过这次跑马,以不一样的视角好好看看这座承载我梦想的城市。”
张子琛是省级、市级青年人才,在国新院主要从事极端环境无人飞行器服役与工程、先进流动诊断技术、飞机防除冰技术、工程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提升中国航空航天的硬核实力,始终是他的梦想。
而余杭,正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作为一名‘新余杭人’,我十分自豪。国新院位于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一流的科研平台,连学校也那么漂亮,是航天人梦寐以求的科研、教学高地;而余杭区又为我们提供了‘阳光雨露’般的人才政策,解决了生活起居的所有后顾之忧,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专心科研。”他笑着说。
和他一起在实验室进行风洞试验的研究生刘昊晟也感同身受,直言学校里本科生、硕士生两人一套间、博士生单人套间的生活环境优越,高校科研资源集中,是茁壮成长的沃土。
“身体是‘科研’的本钱,在这么好的科研环境下,我们更要锻炼好身体,为夜以继日的创新突破打好基础。”张子琛说。
早在海外,张子琛就对踢足球情有独钟,和华人留学生们组队挑战各国球队。“我最喜欢的球队是拜仁慕尼黑,球员们身上有一种德国铁血精神,我也在不停地奔跑中强健了体魄,学会了团队合作。”
去年9月,国新院举办了“大系列课”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也受邀来到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给系生们精彩授”,作为杭州“跑马界”学院派的“顶流”,施一公的跑马精神也激励着许多年轻教授、学生。
这次张子琛报名参加的是梦想跑,从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东出发,绕过梦创街,再经过云门大街,最后回到原处,长度只有大约5公里,但他依然非常重视,这几天晚上都还跑步锻炼呢!
“这次,我虽然报名的只是5公里跑,但也是我逐梦路上参加的人生第一场马拉松赛事,‘梦马’将是我跑马的开始,希望来年可以再参加半马。”张子琛相信,在2025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赛上,会遇见更具活力的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