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韶关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课题组承担起草的《韶关市珠玑古巷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五章三十一条,涵盖了对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资源的规划、保护、修缮等内容。
据了解,《条例》的出台将对加强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等具有积极作用。《条例》为珠玑古巷历史文化资源的修缮维护、活化利用提供法治支持,对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法治意义。
韶关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韶关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陈军介绍,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广府人的中转站,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也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海外华侨的发祥地和祖居地。
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180多个,其后裔繁衍达7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珠玑古巷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千年前的唐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珠玑文化(寻根文化、姓氏文化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珠玑古巷在历史、民族、文化、建筑美学、社会等各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这为我市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提供法治示范和样本。”陈军说,《条例》对如何做好珠玑古巷的管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积极有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珠玑古巷的保护管理,更好地引领推动和实现珠玑古巷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韶关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由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和韶关学院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合作共建。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聚集优势,集聚资源,遴选了一批地方立法专家学者,打造强大的科研队伍。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粤北、服务广东,矢志将建设成为我省立法学学科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中心,成为我省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咨询机构。
中心通过建立、完善创新机制和管理机制,构建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地方立法学研究队伍,深入开展有关地方立法的研究评估、调研起草、咨询论证等工作。
截至目前,包括《韶关市珠玑古巷保护条例》在内,中心负责起草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共计16部,充分提高了韶关地方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为地方立法提供理论和实务支持。
南方+记者叶志强
通讯员李丽群
[作者]叶志强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