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日报道,当前北京市正处于花粉过敏高峰期,圆柏等绿化树种的花粉惹得不少市民眼痒鼻塞,各大医院变态反应科排起了长队。而随着气温攀升,全城也在“烟柳满皇都”的美景中迎来了首个飞絮预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也有不少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领导反映当前北京市民深受花粉过敏困扰。
对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答复中解释称:
花粉是植物正常生命活动产生的雄性配子,是植物有性繁殖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维持物种稳定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我们周围的植物都会产生花粉;
花粉过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免疫问题,花粉只是引发过敏的外界因素之一,气温的骤然变化、大气污染、螨虫、尾气等都会诱发过敏,过敏更重要的原因是人自身身体状况;
绿化中大多数植物为虫媒花植物,其产生的花粉一般不会漂浮到空气中;而北方常见绿化植物中的风媒花植物,如圆柏、构树等均是北京的乡土植物,具有优异适应性,是绿化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植物材料;
秋季诱发过敏的花粉源主要是蒿类植物,这是我国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杂草,是野生乡土植物,不是北京种植栽培的植物,具有优异的适应性、繁多的种类及极强的生命力。
而针对花粉过敏问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修订了行业标准。对《北京市主要林木目录》进行了修订,将花粉过敏源树种刺柏属(含圆柏属)替换为白鹃梅属;
印发了技术指导。市园林绿化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对花粉过敏源植物治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控制建成区使用刺柏属(含圆柏属)、蒿属类、豚草、葎草等易致敏植物;对于花粉飘散情况严重的,通过修剪花枝、人工洒水喷淋增湿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花粉在空气中的飘散;对于距离建筑外窗立面过近,为群众生活带来困扰,且无法通过修剪等方式减少花粉飘散的过敏源植物,如更换为适宜树种,园林绿化部门需做好技术指导和审批服务;
加强源头控制。对于生长状况差、达到老化更新、景观效果不佳的,绿化部门将适时进行动态更新调整,更换为其他常绿树。同时,今后在优化绿化树种选择时,加大虫媒花树木的选择与应用,常绿树主要选择白皮松、雪松、油松等花粉量少的树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易致敏植物的治理工作。科学规划绿地,科学配置树种,在人群密集活动区不新增并逐步减少易致敏植物的栽植数量。对于无法替换的成型的易致敏植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于满足伐移条件的易致敏植物,园林绿化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审批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花粉过敏又叫花粉症,是一种因吸入外界花粉抗原而引起的过敏性疾病,春季为高发期。花粉过敏是指有人吸入花粉后,产生过敏反应即花粉过敏症,是特应性体质患者被花粉致敏后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花粉过敏为过敏科常见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结膜的卡他性炎症,可伴有皮肤及其他器官的病变。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主要致敏花粉种类为白蜡属、杨柳科、榆科和柏科等。3月过去,北京主要的致敏花粉逐渐发生变化。
一方面,柏树和杨柳树的花粉逐渐进入结束期。据预测,北京市城六区的柏科花粉最近两日即将结束,平谷、密云、顺义、延庆等远郊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杨柳科花粉结束期相比柏科略晚,仍以中心城区最早结束,预计在4月12日左右,延庆区或在4月21日左右结束。
另一方面,以白蜡为代表的木犀科等植物处于散粉高发期,4月下旬,松科将加入“散粉大军”,北京的花粉浓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破杨柳树都拔了换树种吧,造成每年大量人群鼻炎气管炎,杨柳絮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