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身“文物修复师”,让文物“活”起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0日讯(通讯员彭佳雯全媒体记者岳霞)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校园就有机会接触历史文化?今日下午,长沙市实验中学携手长沙博物馆,将博物馆“搬”进课堂,40多名长实学子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工作,新颖的内容与实操手段使学生们乐在其中,也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

“破损的瓷器是通过清洗、拆分、拼接、加固、补配、打磨及上色等工序,再将它的历史原貌更好地呈现给大家。”长沙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副主任阳帆讲解完文物修复的整个流程后,同学们开始迫不及待地“一展拳脚”了。他们纷纷戴上手套,摇身一变成为“文物修复师”。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示范下,一个个“文物修复师”开始对瓷器进行修复。“只有亲手修复‘文物’时,我才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修复过程中零距离接触这些美丽的瓷片,我对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感到十分自豪。”G2304的学生唐若衡边整理碎片边说。

在一声声的“太难了”“我又修坏了”的惋惜声中,同学们越挫越勇,个个态度认真、耐心细致,生怕弄坏了手里的“文物”,沉浸式的“修复体验”让他们在探索中提升了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感受了文物修复的“奇妙过程”和文物修复师们的“工匠精神”。通过两个小时的沉浸式体验,同学们巧“医”文物,一件件“焕然一新”的青花瓷完美亮相。“与想象中的不同,文物修复不只是拼接与上色,其中也借助了不少高新科学技术。看到破损的文物一点点拼接完成的过程,那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也深深为美丽的文物着迷。”G2302班郭飞雅同学说。

“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要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要掌握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长沙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张兴伟主任说。

“这次馆校携手举办的文物修复主题活动是我校科技节的组成部分,以文物赋能,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来自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跨学科课程,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历史的深度与温度。”长沙市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王蓉丽介绍,长沙市实验中学与长沙博物馆是馆校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单位,未来长沙市实验中学将继续与博物馆深度合作,探索跨学科系列课程,培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学生,更好地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