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12日电(魏雄崔岩马文竹)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通过系列手段改善耕地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切实将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为实现粮食继续丰产丰收、农业生产绿色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有机肥还田来年地更肥
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一直以来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绿色种养既能解决粪污排放难的问题,还能够减少化肥使用。
军川农场有限公司畜牧中心副主任韩月东介绍,从2021年起,他们便收集猪、牛、鸡等禽畜粪肥,静态堆沤发酵、无公害处理后抛洒进田里,再通过深翻作业将粪肥和秸秆扣入耕层深处,“目前已累计还田13万亩,化肥减少使用300吨以上,直接为种植户减少90多万元种植成本。”
“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活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为探索绿色生产模式、提升作物品质提供了宝贵经验。”汤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时永亮说。
2023年,汤原农场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农业“三减”,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总计达到0.6万亩,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面积达到15.12万亩。
名山农场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腐熟、无人机腐熟等科学还田措施,为农业发展“加油蓄力”。
“将秸秆垛拆包、轧碎,按一定比例加入腐熟剂,添水后覆盖大棚薄膜保湿保温,经过20多天的发酵,绿色环保的‘秸秆有机肥’就做好了。”名山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张兆粹说。
科技赋动能黑土焕新颜
新华农场有限公司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制定黑土地耕作、保护方案,白浆土障碍性改良、等高环播种植等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过度利用黑土地问题提供了参考蓝本。
“我们以31.4万亩黑土保护示范区为辐射核心,分布设置32个监测点,在对土壤性状、黑土厚度、水蚀、风蚀等情况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黑土地保护措施。”新华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洋光说。
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则用土壤墒情和盐分采集仪实时分层采集土壤信息,数据传送至云平台后手机就能查看土壤温度、湿度、盐分等参数。
“监测系统的数据测量精度高,平台运行也稳定,能实现长时间连续监测,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部业务主管张磊说。
在今年备春耕生产中,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动监测和数据云平台优势,为科学施肥、改良土壤等农业生产环节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农业生产部业务主管李闯介绍,这几年他们一直在加大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投入,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初步完成物联网集中控制、农业信息资源管理、智慧电商管理和智慧溯源系统的建设。”
小池变大田治理不放松
格田改造不仅能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稳步提升农业综合产能,为种植户带来更多收益。
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区种植户赵龙介绍,他家600多亩地原来有120多个池子,格田改造后变成了30多个,增加了20多亩耕地,作业效率提高的同时水稻品质和效益也增加了。
“没改造之前机车得在各个池子之间走,运苗、插秧、收获都不方便,改造后每年能减少1万多元的插秧人工费,每亩能多打100多斤粮,改造的投入3年就能回本。”赵龙说。
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去年完成了30.4万亩格田规模化改造任务,土地利用率整体提高3%,有效耕种面积扩大了6400多亩,机械作业效率提升了2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宝泉岭分公司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在治理方面下狠功夫。
每年雨季,边坡不断塌落而向耕地侵蚀,沟道不断加深、加宽。宝泉岭农场有限公司就地取材,科学治理,通过格宾石笼护砌、浆砌石护砌等方式提高区域内耕地的排水能力,防止了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周围的植被,侵蚀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侵蚀沟治理以后,我们老百姓收地、种地都安全了,心里也更踏实了。”双峰山管理区种植户王清江满意地说。
宝泉岭分公司官方公众号“美丽宝泉岭”发布消息显示,今年,分公司承担增发国债项目18个,总投资达13亿元,预计将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2万亩,治理侵蚀沟150多条。项目完工后,农田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耕地质量、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灌溉效率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