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摄影报道
表面产生细微裂缝的瓷器,布满岁月痕迹的徽章,纸张已经泛黄的革命文献,还有来自久远时光中的宣传画……4月13日,在耀眼的春日暖阳中来到建川博物馆的文创广场,会发现此处人潮如织。在空旷的场地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藏品,而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就穿梭在集市中,不时俯下身细细查看藏品,再侧身向记者说明这些藏品的可贵之处。
当天,2024第十四届建川博物馆近现代文物收藏交流会在建川文创市集举行。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名收藏家来到交流会现场,摆摊交流,分享心得。从现场可以看到,摆放的藏品类目数以千计,来自全国的藏友参与其中,享受着这场收藏交流的盛典。
“自2010年开始,建川博物馆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近现代文物收藏交流会。”开幕仪式上,樊建川在致辞中谈起了举办交流会的初衷,是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和文博机构搭建一座交流平台。“大家集中展示,相互学习。”
从炮弹碎片到锦旗
现场藏品类目数以千计
“你们看面前摆放那么多的弹片,这些都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证,它们在忻口战役、平型关战役的发生地被发现,是人们犁地时,一块块挖出来的。这些炮弹的碎片上,还有日本昭和时期的年号。”
站在交流会现场,当目光从这些承载了历史岁月的物品上飘过时,难免心潮澎湃。樊建川站在一个来自山西收藏家的摊位前,停下脚步向记者认真介绍他认为特殊和珍贵的藏品。他用手指着摊位上两件马鞍,表示这是过去八路军骑兵所使用的马鞍子,无比珍贵。
摊位上,布满陈旧痕迹的地雷也吸引了不少围观者的眼光。可在樊建川看来,真正难见到的藏品,却是用来装地雷的、用绳子编织成的简易袋子。“我以前经常看到老照片上,民兵用绳子编织成的袋子,将地雷背着去埋起来。我也收藏了很多地雷,但是装这些地雷用的袋子罕见,所以非常重要。”
而在这些见证了战争岁月的藏品外,一件来自75年前的锦旗,更让樊建川激动异常。他兴奋地表示,这面落款为1949年12月的锦旗,是见证了解放成都的珍贵藏品。“我们能看到,上面用大字写着‘英勇善战的钢铁英雄连’,这是见证了成都解放的一件历史证物。”
“要建一百座博物馆”的樊建川
又有新场馆即将与观众见面
泛着细润光芒的瓷盘,上面用彩色的颜料勾勒出人物和故事,仔细观看,会发现其讲述的竟是川剧的经典剧目。交流会现场,樊建川说起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川剧的关注,更谈到这些与川剧相关藏品的珍贵之处。
“这些跟川剧相关的瓷盘,大多来自晚清时期。其实这个时期的瓷器不算罕见,但是以川剧为主题的瓷器,是很难见到的。”樊建川说道,自己长期以来在关注川剧相关的藏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收藏了许多川剧的物品,仅是服装这一项,就收藏了一千多套。
熟悉樊建川的人都知晓,他自称“馆奴”,希望“一生做好一件事”,更在多个场合表示,有生之年要建一百座博物馆。如今,建川博物馆现已建成60余座专题博物馆。目前,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项目已开放了首期5座电影主题博物馆,同时广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
“之后在广安市,会有一座以川剧为主题的博物馆与观众见面。”现场,当被问到“100座博物馆”的进度时,樊建川笑着说道,希望在自己70岁之前,能够尽量将这个梦想完成。“所以,我现在感到时间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