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老经典了。
很多人认为,空城计乃是出自于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但其实空城计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晋时期。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虽然建立了西晋王朝,结束了战乱纷飞的三国时期,但却难以阻挡当时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事实上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亮就凭借着自己的个人魅力,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
有一个西晋人名叫郭冲,此人是诸葛亮的狂热粉丝,为了渲染诸葛亮的伟大,郭冲著作了《条亮五事》,其中讲述了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五件异事,旨在称颂和神化诸葛亮。
其中第三条,说的便是空城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就是依据西晋人郭冲所著作的空城计改编而来。
说的是诸葛亮当时驻扎在阳平,城内守军不足一万。可就在这时,司马懿亲率二十万大军前来,距离阳平不足六十里时,探子禀报诸葛亮城内守军薄弱,认为是个生擒诸葛亮的好机会。
诸葛亮这边也知晓司马懿已经率领大军前来,诸将皆惊,唯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让军中都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命令打开四方城门,出几个人于城门前扫地。
司马懿知诸葛亮生性谨慎,如此这般大开城门,城内定然有意想不到的伏兵,于是率军循山而逃,这便是郭冲所记载的空城计。
只是空城计的真实性,似乎并不怎么可靠。
西晋陈寿在著作《三国志》时, 认为郭冲的《条亮五事》均不可靠,故弃而不用。后南朝史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解,运用掌握的史料一一驳斥,更是认为五事均纯属子虚乌有故意捏造事实。
因此,古代并没有可靠的历史文献,真实记载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但在三国时期,蜀汉大将赵云,却是真真切切的用过空营计,正因如此,才被刘备赞誉“子龙一身是胆”。
下面就来看看,赵云的空营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219年,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斩杀,刘备意气风发,誓要与多年惧怕的曹操较个高低。
曹操也不示弱,遥想当年刘备乃是自己的盘中餐,哪知刘备会有今日的风光,于是亲率大军前来与刘备争夺汉中。
正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曹操命人运送了大量的粮草至北山下,足足有数千万袋。
黄忠认为可以趁机掠夺曹军的粮草,于是向赵云请示,自己带人前去掠夺粮草。赵云听闻黄忠的建议,于是应允了黄忠,并与黄忠定下了归来的时间。
怎知约定的时间到了,赵云却迟迟不见黄忠归来,便亲率数十骑出营寻找黄忠;不料黄忠没有找到,却意外碰到了曹操的主力大军。
曹军声势滔天,但赵云却没有一丝胆怯,他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散而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汉军的营寨内。
赵云刚刚退回营寨,便发现部将张著负伤,又被曹军包围,于是再次亲自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
这个时候,曹操大军也已经前来。见到曹军来至,部将刚想关闭营寨,却被赵云阻止。赵云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汉军偃旗息鼓。
曹军看到这种情况,认为赵云肯定设下了伏兵,于是向后退兵。
赵云看到曹军撤退,并没有着急离去,反而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
刘备听闻此事后,亲自前来赵云的营中查探,并赞叹道:“子龙一身是胆”。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赵云智勇双全,不仅凭借着空营计吓走了曹操大军,还趁着曹军撤退之际,又临时来了一招虚张声势,使得曹军瞬间混乱不止,死伤惨重。
对事不对人,单就这一点来说,空营计还是比空城计要高明些许的。
首先营寨都是临时搭建,肯定没有城池容易坚守。再加上赵云后来的神来一笔,更是让曹军死伤惨重,不愧是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
文德教命
曹军不中计,赵云能杀出去,诸葛亮能杀出去吗?
用户71xxx92
“南宋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元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元赵居信撰《蜀汉本末》:三月,操出斜谷,将军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操引还,昭烈遂取汉中;明章如愚撰《群书考索》: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