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蛇,就要打七寸!
随着欧盟机构执意通过对我国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的调查案,这也让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开始逐渐升级,也必然将使双方的自由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究其原因,正是欧盟内部的某些国家,想要借着对华征收关税的目的,来攫取自己的利益。
特别是一心想要让中国汽车厂家去投资建厂的意大利,更是在对华征收电动车关税问题上,表现得十分积极。
然而令意大利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个做法,或许会让他同中国汽车投资说“再见”……
意大利的如意算盘
意大利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其本身的工业发展却并没有法国、德国那么厉害,其本身的很多GDP,甚至来自于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奢侈品和衣物。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国产业的投资建厂就对意大利非常重要了,因为这不仅将为该国创造出大量的经济效益,也将提供很多就业岗位。
所以在加入欧盟之后,意大利一直在邀请欧盟汽车企业前往该国建厂投资,而意大利本身也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培养能力,也孕育出诸如法拉利、兰博基尼、帕加尼、玛莎拉蒂等品牌。
但随着新冠疫情之后的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全面崛起,这就让很多外国汽车公司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冲击。
不得已,他们只能够通过关闭工厂的方式来“自救”,甚至哪怕是德国大众这样的超级汽车巨头,也开始考虑关闭他们在德国本土的工厂。
汽车实力如此强大的德国,尚且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而本身汽车制造能力和工业能力就有些能力的意大利,就显得更加难受了。
其本土的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更是一直以意大利政府支持不够为理由,拒绝扩大自己的产能,并持续同意大利当局进行“扯皮”。
面对这样的局面,意大利方面也只能寄希望于外国汽车公司的投资,可当今世界愿意,并且有实力投资的企业,主要就是崛起中的中国汽车品牌。
这也是为什么从今年年初开始,包括该国总理梅洛尼在内,许多意大利高官都开始不断访华,并鼓励中国企业在意大利投资建厂。
毕竟对于这些欧洲国家来说,他们需要中国汽车公司的建厂,来提升他们本国的汽车生产能力,以及普通人的就业岗位。
然而,意大利虽然有求于中国企业,可他们却在对中国电动车企业征税问题上,却表现出支持的态度。
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要拿着中国给的“饭碗”,去在中国的“锅”?
其实,意大利之所以会这样做的目的,其实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关税的手段,来迫使中国汽车企业将生产厂乃至相关技术转移到意大利,进而提高意大利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而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其实就打定了我国在电动汽车这件事情上,不会对大张旗鼓的进行反制。
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人的傲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人认为在现如今中美两国大国竞争的情况下,作为发达地区的欧洲,可以借着自己的中立地位,从中美之间获得好处。
可以说,意大利可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只是,中方真的会让其如愿以偿吗?
打蛇打“七寸”
欧盟对于我国电动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其本身就是因为欧洲自身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不够,从而导致其核心技术水平落后于中国所导致的。
但想要提高核心技术水平,也不是说说就能够办到的,这需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才能够进一步的激发车企自身的核心技术。
像中国车企,由于我们拥有一大批研发新能源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我国本身庞大的理工人才支持,以及工业技术的保障下,我国核心技术的迭代是非常快的。
这也让我们的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着非常强悍的竞争力。
可欧洲国家呢?虽然老欧洲留下来的底子不少,但在这种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并且每两三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技术迭代的情况下,欧洲其实越来越难以追上我国电动车行业的脚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欧洲方面自然就希望能够通过设置关税的方式,来保护他们自身的汽车产业。
尤其是像法国、意大利这样,在我国市场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国家,更是觉得这件事情是应该做的,因为他们认准了我国即使反击,也无法对他们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国方面的制裁在一开始,就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之上。
像法国,法国不是觉得对其汽车产业的影响不大吗?那么我们就将反制重点放在白兰地、奢侈品这样利润高,还能带动大量就业的产业上,看看法国“痛不痛”。
至于意大利,该国不是想通过关税的方式,来迫使中国汽车企业到意大利建厂投资吗?那我们将这些投资暂停了,看意大利“难受不难受”!
结语
“偷鸡不成蚀把米。”
衷心的希望一些欧洲国家能够恪守自由贸易的准则,不要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上一意孤行。
参考资料
北京商报:《中国政府已要求本国汽车制造商暂停在欧洲投资或建设汽车工厂?外交部回应》2024年10月3日
澎湃新闻:《中方建议中国车企暂停欧洲的业务扩展和投资计划?商务部回应》2024年10月31日
观察者网:《“超跑故乡”意大利,突然说不适合造整车了!》2024年10月29日
观察者网:《欧盟中国商会:如果欧盟执意加征关税,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将削减投资》2024年9月22日
观察者网:《向中国车企抛出橄榄枝后,意大利再言支持欧盟加税》2024年9月18日
中国青年网:《意大利热情招揽中国车企背后》2024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