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换过手机了?

通信有耳 2022-04-07 09:13:55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换手机了?”这或许不仅仅是一个登上热搜榜的问题,更是抛给整个手机产业的一个难题。

“手机确实不好卖了”。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不少经销商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近日,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国内手机出货3302.2万部,同比下降17.7%;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

国内手机市场哀声一片

现在的手机市场行情,的确不容乐观。国内智能手机镜头大厂舜宇光学科技的一位管理层告诉智东西,现在手机市场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出货量降幅约有20%-30%。

目前安卓手机厂商们的库存开始变高,但手机市场需求变低,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手机卖不动了。OPPO、vivo、小米等几家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的销量同比均有下降,且最大降幅超过了20%。

可以说,2022年开年这两个多月,国内手机市场着实经历了一场倒春寒。

据业内信息,面对这场严冬,国内外手机厂商们除了砍单、调低市场预期,还对手机产品进行了降低规格和降低配置的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开始加大力度“内卷”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而如今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剩下的空间本就十分有限,这种操作颇有“饮鸩止渴”的感觉。

除了让手机变得“更难卖”,这场严冬也对企业和从业者们影响颇深。不论是手机行业的整体砍单,还是零售端的销量遇冷,抑或是不少从业者纷纷转行,都表明大家对智能手机市场的预期,其实并不乐观。

毫无疑问,手机行业正经历自己的艰难时期,这场严冬并非徒有其表,而是已经深入了行业的每一个角落。

疲软不都是疫情的锅,你有多久没换新手机了?

智能手机行业究竟为何会呈现出这种疲软的态势?这场严冬背后,手机到底为什么卖不动了,消费者们为什么不愿意掏钱换新机了呢?

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最直接的一个原因自然就是疫情的影响。2020年到2021年的两年间,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购买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现在大家兜里的钱是比以前多了,但是疫情这两年,大家花钱更谨慎了,尤其对于手机这种比较昂贵的电子产品,基本上没有刚需都很少换了。

当然,除了疫情导致的大环境不利,智能手机产品本身也有不少内在因素导致了换机需求的低迷。

手机的做工越来越好、性能也越来越强。对于相对昂贵的手机这类消费品,有不少消费者甚至是抱着“用坏了算”的态度,如果不出问题,就不会考虑换新机。

当然,不论是疫情的负面影响还是手机质量的提升,似乎都不足以成为导致手机行业走入严冬的决定性因素。

不论是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聊天,还是与行业内人士交流,都指向了一个类似的结论:手机技术更新放缓,产品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创新点,是让我们“不想换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拉长到28-31个月。不同市场调查机构给出的结果略有差异,但趋势高度一致,那就是越拖越长。

在智能手机厂商神仙打架的时代,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只有18个月。此后随着产品性能越来越稳定成熟,在消费体验上表现为手机越来越“耐用”,用户换机周期也自然拉长。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中国手机用户换机周期是24.3个月。

深扒智能手机核心的芯片、屏幕、拍照、快充、操作系统等几大主要技术领域后,我们的确发现,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体验升级点,已经屈指可数了。

经过多年快速迭代,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屏下摄像、折叠屏等技术点都已经逐渐成熟,不论厂商们在发布会上说得多响亮,在用户体验侧,能够感知到的提升已经不大了。

缺乏在体验层面带来实质性提升的能力,导致消费者换机欲望的降低。可以说,这才是严冬之下,手机厂商真正要突破的核心难题。

2022这场严冬,谁能笑到最后?

市场增速放缓、销量低迷、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匮乏、价格上涨、产品吸引力不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这场智能手机行业的严冬。

而乘着智能手机浪潮崛起的手机巨头们,将如何面对2022年这场深入全行业的严冬,谁能给出解法,或者找到新的突破口,笑到最后,或许就会成为科技行业下个十年的领跑者。

0 阅读:1

通信有耳

简介:通信行业内资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