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这几天,合肥瑶海区45座公交候车亭被查出都是没办理审批手续的违建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合肥公交集团与城管、市政等多部门一度表示,不知道究竟是谁建的。最新消息是,45座公交候车亭,大部分系安徽金帆广告有限公司在城市道路翻新改造,尚没有建设公交站台候车亭的情况下违法所建。
路修好了,公交车也开通了,但是公交候车亭迟迟建不起来,这种现象在很多城市都存在。原因主要是,公交候车亭不属道路建设范围,而是分属不同的建设主体,修路的只管招标修路,公交候车亭还得事后单独招标。如果两者衔接不紧凑,就可能很长时间也没有公交候车亭给等车市民遮阳挡雨。
合肥居然冒出来45座假公交候车亭,大家都觉得这事儿挺稀奇,评论此事的观点,却大多很老套。主要是批评违建的广告公司未批先建,或者批评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还有的质问,若质量有问题将是多大安全隐患?批评与质疑之外,呼吁相关部门不要盲目拆除,质量可以就别浪费,已经算是最理性的声音了。
换个角度想想,相关部门迟迟未建的公交候车亭,广告公司悄悄给建了,站在等车市民的角度看,未尝没有点“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的味道。至于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可能是不知道该如何申请,更有可能是,申请了也不会批,只能悄悄建。虽然广告公司,主观上是为了给自己新增广告发布平台,事实上却有益于社会,这一点不容否认。
评论文章质疑相关部门为何迟迟未发现,多少有点矫情,合肥毕竟那么大。关键是,好好的公交候车亭居然是“李鬼”,这事儿实在太稀奇了,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如此这般去怀疑。建公交候车亭是需要很多钱的,谁会吃饱了撑的掏钱代建呢?几乎所有城市的公交候车亭,最终都是纳税人掏钱,可合肥假公交候车亭事件却告诉我们,也许纳税人根本不必掏这个钱。
合肥假公交候车亭事件,最大的意义或者说最大的启发就在于,像公交候车亭这样的公共设施,完全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去兴建,既能节省财政支出,还能使其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相关部门需要做的,只是确定公交候车亭的建设标准,监督公交候车亭的建设质量,以及明确出现质量问题的罚则。
有人可能担心,广告公司之类市场机构建的公交候车亭,质量不行。其实,那些出问题的公交候车亭,恰恰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招标比的是价格,中标价格本来就相对较低,可能还有各种关系成本必须付出,最后质量成问题,雪一压就塌了。如果让广告公司来掏钱建,招标比的内容就反过来了,谁愿意出更多钱建质量更好的候车亭,谁就胜出。
所以,我觉得合肥这次的假公交候车亭事件,千万不要简单拆除了事。如果质量可以,就留着,谁建的广告位归谁用,设置一个合理的年限。更重要的是,探索相应机制创新,公交候车亭不再由政府部门掏钱建设,既然广告公司偷偷摸摸就把候车亭在第一时间给建好了,那就给出一个合法的渠道,让他们都来踊跃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