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是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的纪念日,公司在苏州组织了一次团建。从上海开车到太湖东岸,用了两个多小时。对于一家研发“空中的士”的科技公司来说,这着实太慢了。
“经常有人问起,时的科技究竟是做什么的?我总会回答,我们在做一件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谱写城市空中出行的未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蒋俊说,“时的”意为“时间的士”,用大家常说的话来说,就是“打飞的”,“要是搭我们的飞机,20分钟就到苏州了。”
蒋俊说,“空中的士”看似异想天开,其实早已近在眼前。尤其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市场反响非常热烈。作为国内首家研发倾转旋翼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科技企业,时的科技已经为即将到来的“起飞”准备了很久。
扎根上海,找准创业窗口
1988年出生的蒋俊是浙江临海人,大学是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上海连续创业,跨界移动互联网、AI及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上海是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地方,无论是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多元化的创业载体,还是多部门的支撑体系,都给了青年人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蒋俊说,对他个人而言,这些尝试和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
2020年在上海一家头部航空科技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期间,蒋俊深入参与了eVTOL飞行器的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对空中交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eVTOL,意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与传统的直升机相比,因为具有垂直起降、无需跑道、纯电动力、更环保更安静等特性,尤其适合短途空中出行,被视作未来的“空中出租车”。
因为意识到城市空中交通的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让更多人了解eVTOL,蒋俊在2019年注册了名为“空中的士eVTOL”的公众号,围绕飞行器、城市空中交通、行业动态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行业科普,推动行业发展。通过这个国内最早的垂类账号,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少人后来也成了他的创业伙伴,包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雍威。
蒋俊说,他们的创业目标一直很明确——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为使命,研发高商业价值的载人eVTOL。“我们一直扎根上海,是因为低空经济产业的许多供应链都与航空产业紧密关联,这是上海发展这一未来产业的坚实基础。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没错,现在业界公认的头部企业几乎都在上海。”
瞄准低空领域,深耕倾转旋翼
在蒋俊看来,目前eVTOL的发展相当于2015年前后的新能源车,正处在爆发性增长前夕。但因为这个赛道的技术门槛和资金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公司能最终在商业化过程中存活下来。时的科技参与竞争的底气在于过硬的研发能力。去年,他们发布了中国首个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E20eVTOL,并完成首轮飞行测试。
“上海汇聚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我们团队规模虽然不大,但85%以上都是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出头,我们是中国第一家把倾转旋翼做出来并飞起来的企业,这点还是很值得骄傲的。”蒋俊说,eVTOL可分为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三种构型,倾转旋翼结合了其余二者的优势,可以提高整机性价比,不仅飞行速度快,载重比也高,商业价值高。
他们克服了很多工程难题,进行了推进缩比机、框架机、原型机等验证工作,终于在2023年实现了原型机的首飞,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蒋俊说,目前他们研发的原型机已完成了数百架次的飞行测试,计划今年完成原型机的所有测试项目,并完成倾转过渡飞行。2026年将实现适航取证,成为亚太地区首个取证的倾转构型eVTOL,并取得生产许可证,进入规模量产交付。
目前,时的科技已经拿到4轮融资,意向订单数百架。在获得国内多家运营商意向订单的同时,他们也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深度的联系,稳步开拓海外市场。
“空中的士”将进入日常生活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可以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实现在低空领域的随意飞行时,蒋俊笑了笑,“这可能还要些年头,毕竟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时间。目前我们主要落地的场景包括景区和城际空中出行,尤其适合跨水域、跨山、跨湾区的出行,比如上海去南通要跨江,开车得将3个小时左右,还有可能堵车,但飞过去只要20多分钟。”
除了算时间账,还要算经济账。“一架双发五座的直升机售价一般是6000万—7000万元,我们量产后售价是700万—800万元。”蒋俊说,直升机运营费用很高,每小时3万—5万元左右,所以坐直升机飞10分钟,票价也要几千元,而eVTOL飞一样的距离,只要200—300元。
目前,他们的客户主要是通航运营公司,比如深圳东部通航、安徽省通航集团等,客户为了降低成本,计划采购他们的产品替代部分直升机。“我们量产后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每公里约3元每座的出行服务。希望每位市民都能消费得起,这样eVTOL才能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用户11xxx53
难道又一个“大疆”?[得瑟]
蒋风
骗子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