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2009年,在微软、谷歌两大科技巨头担任要职的李开复宣布要“离开硅谷,回到中国”。
这一消息公布之后,全球IT界震惊,有人说他傻,放着谷歌副总裁的位置不要,偏要去中国那个“网络蛮荒之地”。
也有人说他是在“割美国韭菜”,因为他回国创业是带着千亿资产,为中国培养科技人才。
不过对于外界的评价和质疑,李开复丝毫没有理会。
因为这个决定,早在父亲去世之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开挂人生
李开复虽然出生在台湾,但从11岁开始便一直在美国读书。
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初到美国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跨越文化与语言的障碍。
而李开复却凭借着自己的韧性和聪慧的头脑,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
高中毕业后,李开复成功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并且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后,李开复并没有选择轻松的路,而是继续深造,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段期间,李开复开发的“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一举打破了当时技术的瓶颈,使他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并且也因此赢得了《商业周刊》的“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而这个奖项也是他加入美国科技巨头的敲门砖。
1990年,李开复选择离开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入苹果公司,开始了自己在科技行业的职业生涯。
在苹果的工作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多项创新技术,为苹果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李开复也凭此成功坐上了苹果全球副总裁的职位。
在苹果工作六年之后,他又跳槽到了硅谷的SGI公司,负责研发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
两年后,他加入了微软,并在中国创建了微软研究院。
短短几年间,微软研究院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顶尖的计算机科研机构之一,曾被《麻省理工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在这里,李开复不仅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突破性研究,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5年,李开复再次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加入谷歌,成为其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任职期间,他不仅帮助谷歌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推出了谷歌地图、谷歌拼音输入法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本以为他会选择在谷歌继续高歌猛进,但万万没想到,在2009年时,李开复会选择离开硅谷,回国创业。
而这个决定,其实早在父亲离世之前,就已经留下了种子,只不过现在这颗种子已经发芽长大而已。
中华之恋
虽然是在台湾出生,美国长大,但李开复自幼却受到父亲李天民的影响,怀有浓厚的爱国心。
1910年,李天民出生在四川,毕业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之后更是平步青云,随着国民党战败,李天民也随着老蒋跑到了台湾。
可即便如此,李天民心中对故乡的那份情感始终未曾褪色,尤其是当他步入晚年,心中的那份思乡之情愈发强烈。
每当听到一些来自大陆的老歌,李天民总是会回忆起儿时的记忆,在他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收看一些大陆的节目,尤其是“大陆寻奇”。
对于他来说,未能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是他一生的遗憾,81岁那年,李天民终于踏上了回归故乡的旅程,家乡的山水、民俗、街巷,无不令他心生震撼。
回到台湾后,他从箱子里拿出了祖传的印章,那是一枚四川金石名家所刻的印章,上面雕刻着“少小离家老大回”几个字。
当时李开复并不是太明白父亲的这种情感,但这种家国情怀,李开复还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
知道1991年李开民去世前,他将几个儿子召集到床前,缓缓诉说了自己的一场梦,在梦中他来到海边,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中华之恋”四个字。
李天民说,这四个字深深印刻在了他的心中,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从那时起,李开复身上像是多了一种无形的责任。
当然作为一个商人,李开复并不会因为父亲的遗愿而选择回国,只不过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之外,他回国创业的最大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他断定中国将会成为未来全球科技的核心之一。
当时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尤其是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崛起,让李开复看到了无限的潜力。
那时他就判断未来的中国会诞生更多如苹果、微软一样的企业,所以此时回国创业不仅能完成父亲的医院,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面对李开复的离职,谷歌公司竭尽全力进行挽留,提供了高额薪酬和股权激励,并且还利用了美国政府的影响力来帮助他获得绿卡。
但这些诱人的条件对李开复而言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根在中国,祖国强大自己的企业才有底气。
能有这样的意识,是因为他在加入谷歌之后,微软以涉嫌“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罪名将他告上法庭,虽然这场官司最终以李开复胜诉,但这让他看到了美国企业为了人才之争不择手段。
创新工场
在2009年9月,李开复发起的“创新工场”正式成立,这一事件在中国科技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
作为一位曾在全球科技企业中摸爬滚打的资深高管,李开复看到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快速发展,但也发现许多初创公司面临着技术短缺、资金匮乏、经验不足等问题。
“创新工场”的成立标志着李开复从一个高管角色转变为一位创业导师和投资人,他将自己的经验和人脉用来支持中国的科技创业。
美图秀秀、知乎、豌豆荚等知名企业,正是在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孵化下茁壮成长,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李开复赢得了声誉,也为中国的创业环境提供了更多的示范和信心。
不过李开复的目光并不止步于眼前的成功,2010年,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前沿的领域——人工智能。
那时的李开复相信,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它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因此,他在“创新工场”内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着手吸引世界各地顶尖的AI专家加入,并与国内外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和进步。
进入2023年,已经61岁的李开复再次带着全新的梦想站在了科技舞台的中央。
他成立了“零一万物”公司,着眼于为全球开发者提供更简单、便捷且低成本的AI工具和服务。
李开复认为,AI不仅是大企业的专利,更应该普及到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人手中。
这一次他的目标不仅是推动AI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AI带来的便捷与效益。
“零一万物”并不是李开复的终点,而是他科技理想的又一次出发。
通过这一平台,李开复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接入AI工具,开发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他的目标是让AI成为一个普惠性的技术,不仅改变科技产业,也能够赋能教育、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实现从个人到社会的全面智能化。
信息来源:
南方都市报:大模型为何转战B端?李开复:低成本让中国企业有机会胜出
界面新闻:李开复:相信很多中美公司都在往o1方向狂奔,包括零一万物
新京报:李开复谈大模型B端落地:生成式AI“长坡厚雪”未释放全面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