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临近下台的拜登政府,正在利用“最后时刻”拉拢盟伴,两位高官先后开启亚太之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本月4日开启六日行程,依次访问韩国、日本、法国。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则于5日至6日访问印度。这可能是二人任内最后一次出访。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表示,“印太战略”是拜登政府最关注的战略议题,也是当前美国最大的战略。两位高官希望在拜登任期最后时刻再次到访几个支点国家,利用盟伴体系服务于大国竞争。
沙利文(资料图)
现在这三个国家的内部状况可各有千秋,对美国的态度也没以前那么亲近了。因此,这次美国的这一举动,恐怕没啥实质性的效果。再说了,特朗普上任之后,他的政策和拜登可就大不相同。像对待加拿大这样的盟友,特朗普都表示要提高关税,那可想而知,对其他国家的态度也不会好到哪去。即便这三个国家想跟美国搞好关系,起码得等特朗普上台后,根据他的政策来调整调整策略。而布林肯和沙利文这次的访问,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了。
拜登(资料图)
白宫去年12月宣布,拜登将于今年1月9日至12日前往意大利罗马,会见教皇方济各、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拜登将强调美意关系的力量,感谢意大利去年担任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所做工作,并讨论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此行间隙,拜登还将与日本和菲律宾领导人举行在线会议,在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白宫即将易主等背景下引发关注。特朗普一边试图赢得大国竞争,一边致力于实现单边目标,或将搅乱美国战略大局。
美国航母编队(资料图)
对于拜登政府来说,其无法改变的一点是,在特朗普即将上台的背景下,各国都要为特朗普主张的“单边主义政策”做准备。首先是日本这边。过去日本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特朗普从第一个任期开始,就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承诺产生了质疑,并向盟友提出了承担更多防务费用的要求。对于现有的贸易协定,特朗普也存在不满,威胁要重新谈判或退出这些协定。日本作为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就必须为这些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和谈判做准备。
就在近期,美国宣布将向日本交付价值约 36.4 亿美元的中程导弹和相关装备,并提供培训。这一军事合作的升级,无疑是对地区安全局势的严重挑衅。布林肯访日期间回顾美日同盟的发展,更是为了给这一军事合作背书,进一步强化美日之间的军事联系,试图在东亚地区构建起一道针对中国的军事防线。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威胁。
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就是美国希望通过该倡议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并试图让印度摆脱对俄罗斯武器装备的依赖。事实证明,这些始终抱着冷战思维的美国政客们,从来没有一个正确的对华认知态度。对此,美方必须认清一个事实,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这才是中美双方的正确相处之道,妄图通过“围追堵截”的方式来让中国屈服,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中方必将坚决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拜登(资料图)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四边机制”巩固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但现实却是,这个联盟的三位“盟友”都在悄悄调整自己的方向,开始与中国修复关系。
美国要控制印太地区,依靠的更多是军事力量。但问题在于,美国的军事承诺往往受到国内政治和资源分配的限制。比如,拜登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很多计划还没实施就因为预算问题被搁置。美国对盟友的安全承诺,更多是口头上的,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拜登上任后,推出了“印太战略”,试图强化在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围堵。他加强了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并与澳大利亚和英国共同推动“AUKUS”协议,以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与此同时,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动作看似增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但也导致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的政策表态,使得中美关系不断恶化。2022年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美关系迅速降至冰点,双方的军事博弈风险加剧。
而面对美国这一波拼命的封堵策略,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将坚决捍卫自身正当权益,并呼吁各方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中国的立场很清晰:对抗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共赢才是王道。显而易见,随着全球多极化的发展,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而美国若一味死抱冷战思维,最终只能是南柯一梦。正如古语所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美国的围堵看似全面,但却并非牢不可破。中国在这种高压下,展现了强大的适应力和韧性。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还吸引了不少发达国家的目光。这种全球化合作模式,正是对抗美国霸权主义的关键。此外,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中国突破封锁的重要武器。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部署,5G网络的领先优势,以及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无一不显示出中国在“破局”上的决心和行动力。
5g网络标识(资料图)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其他候选人当选,这些措施都可能成为新政府延续强硬对华政策的基础。然而,这种“临门一脚”式的打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中国在应对外部压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拥有足够的回旋空间和反制手段。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当美国试图打压中国时,中国迅速出台了针对性措施。通过管控镓、锗、锑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有力回击了美国的技术封锁。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外联室副主任张琪则对中美地方交流可能受到的影响作了解读。他表示,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中美地方交流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尽管在拜登政府时期一些交流机制得到了恢复,但特朗普第二任期可能会延续其第一任期的趋势,双边地方和民间交流将再度面临冲击。比如美国持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通过加大对与中国有合作的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调查,形成一种安全上的“寒蝉效应”,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美之间非政府层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