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三大神秘人物:王教头暗中上梁山,就是白衣秀士王伦?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6-22 19:45:10

金圣叹先生说,《水浒传》有三大不知所踪的神秘人物:私走延安府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被孙二娘所害之神秘头陀、祝家庄教师栾廷玉。金先生说,每读到这三大神秘人物,心中便“弥月不快”,这么精彩的人物,施耐庵竟然把他们都写丢了。

其实,这三大神秘人物在书中都有下落,只是金先生没有读懂而已。这篇文章就先揭秘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九纹龙史进的师父王进究竟去哪儿了。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寓意燕王之藩?

却说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殿帅府职事人等“各呈手本,开报花名”,高俅逐一点过,其中独缺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高俅问明情况,原来半月之前,王教头就因病告假,不曾到衙门管事。高俅大怒,说王教头是“抗拒官府,搪塞下官”,“即系推病在家”。随即差人到王进家里拿人。

前面的文章讲过,高俅发迹这段故事,隐写的是燕王之藩,以高二、高毬、高俅这三个人名,隐写了大明三代人,也就是朱元璋、朱棣、朱允炆和朱高煦。做到殿帅府太尉的高俅,则是隐写的朱元璋。

《水浒传》中的“高”,包括后文书中的清风寨知寨刘高、花花太岁高衙内,以及高唐州高廉等等“高”,都出自大明太祖高皇帝,以及大明天策上将朱高煦。太尉是武职,误走妖魔的洪太尉,其实就是“洪武”。

高太尉即以朱元璋谥号中的“高皇帝”隐写大明太祖。汉高祖刘邦曾称“高皇帝”,朱元璋为何效仿前代皇帝给自己拟定谥号呢?这个疑问,《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做出了回答:“(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

原来,朱元璋是姬姓高阳氏颛顼帝的后裔。所以,第一回就借用唐朝王维的诗“绛帻鸡人报晓筹”,隐写朱元璋的《金鸡报晓》诗。后文书中,宋江三打祝家庄,就是因为时迁偷了祝家店的报晓公鸡。

祝家店、祝家庄其实就是朱家店、朱家庄,“祝”是吴回祝融的“祝”,被周武王封在邾国的正是吴回的曹姓后裔。“融,大明也”,大明国号就出自祝融。

祝融的曹姓后代在春秋时,去掉邾国“邾”的邑部,改为朱姓,朱姓由曹姓化出,就是这段故事中“开报花名”的“花”字。后文书中的花和尚、花村刀笔吏、一枝花,等等“花”,都是说的大明朱姓来历,《水浒传》,以及《西游记》、《石头记》的“花”也是这个隐喻寓意,“花”都是朱明皇族。

王进被带到殿帅府,认出如今的高太尉正是当年圆社高二。高俅曾经跟王进的父亲王升习学枪棒,被王升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如今是要报仇来了。

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水浒传》中的枪棒出自《史记·天官书》,就是禁军的意思。书中但凡刺枪使棒者,都是有禁军禁卫的大明皇帝。王升,寓意藩王升为皇帝,王进,则是藩王进位为皇帝。

其中,“進”是“隹走”,隹为短尾鸟,其中包含了“燕”。王进,即燕王“走”,鸟走即飞。这个人名点化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寓意建文削藩,燕王谋反夺位。

后文书中,有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同样出自这则朱棣杜撰的“谶语”。青为东方木色,朱棣是木字辈,慕容彦达,即日暮燕达。“慕容彦达”还不止此喻,其中还隐藏了朱元璋驾崩,建文帝逐燕的历史隐喻——这是后话,待讲到慕容彦达时再来详解。

王进为高俅之祸,便带着六十岁的母亲私走延安府。“王进”不得不私走延安府,朱元璋“封建诸子”,各家藩王必须离开经常之藩,燕王也毫不例外。王进的目标是延安府,此“延安府”又在哪里呢?难道就是燕王藩地北平吗?

史家庄即濠之钟离东乡,大明“龙兴”之地

王教头母子“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势出了西华门,取路望延安府来。”西华门,是大明金陵皇城之门,不是南京城门,“右顺门之外为西华门,内有殿曰武英殿,上斋戒时所居也”。所以,王进以“许下酸枣门外岳庙里香愿,明日早要去烧炷头香”为由,把高俅派来监视的李牌、张牌支使到庙中,甩掉监视这才脱身而去。

酸枣门、岳庙,后来还将演绎“遇林而起”的故事,鲁智深遇林冲,隐写洪武十五年(1382年)道衍“以白帽加王”的历史。

王进母子从西华门取路往延安府而来,路上走了一月有余,这天,错过了宿头。眼见日暮,母子二人不遇着一处村坊,正没理会处,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这一笔,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朱元璋出世之后的记载:“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因此,下文便如此写道:

当 时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看那庄院,但见: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绿阴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这段描写,就是朱元璋故居的真实写照,其中,“打麦场”就是铁证。《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水浒传》中不仅史家庄有打麦场,桃花村、柴进家、穆弘家都有打麦场,隐写的就是朱元璋家“舍南麦场”。这段记载,就是四大名著中共同隐写的“天香”。

柳为木卯,卯为大明意象,木卯,寓意大明木字辈的皇帝。二三百“株”大柳树,实则隐藏了施耐庵对大明国祚的寓意,意味着大明将亡于第三轮木字辈皇帝。二三为五,是一个诗禅数字,隐写大明“水木火金土”五行字辈。

史家庄的描写中,有牛羊、鹅鸭、鸡犬,仿佛一派田野风光,实则都是大明的隐喻符码,隐写了大明藩镇之乱的历史。比如,牛,是书中的牛子、牛二、唐牛儿,隐藏了建文帝被大明天策上将射杀于玄武门的秘史。

羊,指的是属羊的朱标,鹅鸭将在阳谷县的故事中明写,隐藏徐达之死与燕王起兵。鸡犬,鸡即“姬”,犬,隐写洪武十五年(1382年,壬戌)的历史,后文书中,以鲁智深吃狗肉以狗腿大闹五台山、武行者在白虎山遇黄狗的故事详写。这其中所隐藏的历史,咱们今后再讲。

王教头母子来到史家庄投宿,遇见了史太公。史太公十分厚待,盛情款待了他们母子。史家庄,即“石家庄”,石即豕,此地就是朱家庄。史太公是始太公、石太公,写的是朱元璋家长辈,但不一定是具体哪一位长辈,所以,史太公“年近六旬之上”。年近六旬,又是之上,如此矛盾笔法,就不止写的一个人了。

《朱氏世德碑》中说:“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朱元璋“龙兴(属龙)”之地,源自初一公,此即“史太公”。

朱元璋家在濠之钟离东乡,为何王进往西走呢?原来,朱家“既而徙居钟离之西乡”——这就是后文书中的东溪村与西溪村。

讲高俅发迹这段书时,揭秘“临淮州”即凤阳。高俅跌配来到临淮州,写的是燕王之藩前,被朱元璋派到凤阳体察民情。王教头借宿史家庄,同样是隐写的燕王之藩前的经历。

延安府即晏安府,王教头即白衣秀士王伦

王进母子投宿于史家庄,因王母心痛病发,就留在了庄上。史太公延医请药,只五七日就医好了王母之病。为感谢史太公恩德,王教头便收其子九纹龙史进为徒,教其十八般武艺。半年之后,见史进的武艺十分精熟了,便又启程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史进的事,下一篇文章再讲,这里,先说说王进的去向。

王进此去,再无下落,是《水浒传》三大“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之一。但是,如果细读文本,破解施耐庵的“诗禅”笔法,就能揭开王教头的去向之谜。直截了当地说,王教头上了梁山,是梁山第三任寨主,也就是白衣秀士王伦。怎么讲?

后文书中,史进去寻找师父,遇到了鲁达。鲁提辖告诉他,这里不是延安府,是小种经略相公所辖之渭州城。

老种,是北宋名将种师道,但小种未必是种师中,他们原本是兄弟,施耐庵却写成父子。这种故意错漏的笔法,也是“诗禅隐语”,是假借前朝人物隐写真实历史。

老種、小種实为一“種”,就是“重八”。之所以有老種、小種,是因为“種”为禾重,“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施耐庵借此以预言大明必将如北宋那样亡于“金”,以金克木,朱明将亡于木字辈的皇帝。老种、小种究竟是什么人,待讲到鲁达鲁提辖的故事时再来详细解读。

“延-安”,并非实写而是以其谐音,隐含了这样几层寓意:

其一,实写晏安。《史记·楚世家》记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陆终的第五子为曹姓,名叫曹安,又称晏安。曹安之后,就是被周武王封在邾国的曹挟。王教头所去之地就是晏安,寓意朱明之地,此地又是何地呢?

其二,实写“燕安府”。燕即燕王,燕王的藩府在北方玄武女宿分野,“安”即家女,以隐写大明永乐之后的都城。所以,大明故宫多以“安”名,就连十里长街也以“安”为名。

其三,谐音燕安府,实写梁山。《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北京石景山。石景山古称梁山,此山之东便是燕王藩府,大明新都,故为“山东梁山”。

所以,王教头所去之地就是梁山。王进就是梁山第三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王进”,寓意燕王“高飞上帝畿”,夺位作了皇帝——白衣秀士王伦,这几个字中就暗藏了“皇”。

上文提到,鸡犬之“犬”隐写的是洪武十五年的历史。这一年,孝慈高皇后去世,朱元璋诏令僧官进宫,侍奉诸王念经祈福。来自天界寺的僧官道衍暗中拜佛燕王,“以白帽加王”,怂恿朱棣夺位为“皇”。

原来,王进早已上梁山,而史进却是到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才入伙水泊,当然不会再与师父王进相遇了。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绝处逢生

绝处逢生

3
2024-06-22 23:22

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点赞]小编,就问你一句,你自己信不[鼓掌][鼓掌][鼓掌]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