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药王宫,始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清康熙末年扩建,使其建筑平面呈葫芦形状,布局构思精妙,建筑别具特色。咸同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民国十四年新建厅楼,整个药王宫重现葫芦状分布。1951年于药王宫内组建医药供应社,1958年扩建为腾冲县制药厂,文革初期泥塑全毁。
2002年腾冲制药厂撤离药王宫,并主持修复药王宫,使其恢复旧观,由宫门、五帝楼、药王殿、厅楼等组成。地势东高西低,五帝楼为葫芦颈,药王殿、厅楼为葫芦腹,莲池为葫芦底,围墙围成葫芦状。
宫门,坐西向东,为木构牌楼式建筑,两柱置抱鼓石。
药王宫沿中轴线向东,依次为厅楼、药王殿、五帝楼,各殿依山坡而建,逐级升高。
厅楼,坐东向西,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一楼明间开辟一条由西向东进入药王殿的通道,厅楼与清微宫构成一座四合院。
清微宫,也叫药王殿,由明朝随军来到腾冲平定战乱的名医李仲春倡建,明天启六年(1626)竣工,祀唐代名医孙思邈。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5年)毁于兵火,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
殿堂供奉着上古以来的十三代名医。主祀唐代名医孙思邈,被世人尊称为“药王菩萨”。
两旁配祀历代名医,上古的雷公、岐伯,周朝的扁鹊,秦朝的高悦、高和,东汉的吉平、张仲景、华佗,西晋的王叔和、皇甫谧,东晋的葛稚川,明朝的李时珍。
五帝楼,上下两层,始建于清康熙末年,咸同年间(咸丰同治1851-1875年)毁于兵火,光绪十三年(1887)重建。
楼上设有三皇“伏羲氏(原始畜牧业创始人)、神农氏(原始农业创始人)、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者)”的神像。
楼下设有五帝“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的神像。
楼下的门窗,精美的木雕。
厅楼,现辟为展览馆。
1942年5月,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日军占领腾冲。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时,城内2800名日军死守城池,城外远征军用美式重炮轰城,陈纳德的飞机向四平方公里的腾冲城投掷重磅炸弹,腾冲古城化为一片废墟,药王宫却奇迹般幸存下来。
荷花池“思过亭”,相传曾有一户药商因谋利而偷偷减少了一味贵重药材的剂量,事发后为当地众药商所不齿,遭到严厉谴责,一致裁定罚此人在药王宫内的荷花池中建一座“思过亭”,表示悔过自新、警示后人。后来,腾冲一代代制药人都要来“思过亭”前立誓:“人命关天,诚信制药”。
仲春馆,纪念倡议修建药王宫的名医李仲春。
腾冲制药厂济仁堂,以出厂价销售“腾药”,买“腾药”的游客川流不息。药王宫被尊为腾药的发祥地,腾冲制药厂与药王宫也是结下了七十年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