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是低龄孩子的本性,此阶段学习兴趣和习惯更重要

潜能激发课堂 2022-03-09 11:00:24

神兽陆陆续续归笼,相信大家都经历了给娃收心的绝望。

这不,后台被“让娃收心”整崩溃的不在少数。

一个玩起来生龙活虎的孩子,坐下来写作业的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可能是这样的:

也可能是这样的:

反正你想要的安静、认真、专注和他们一点不沾边。

除了着急、焦虑,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吗?

C妈今天是来劝大家两句的。

也不是安慰大家,是真的在CC两年小学后,我现在越发感觉很多学龄前的担心和焦虑,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至少下面这两件事,是完全可以先放平心态的。

01

孩子不爱学习,完全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这次冬奥频现励志娃,看得我们分外眼红。

是啊,人人都想要如谷爱凌、羽生结弦这般自鸡爆棚的娃。

回头看看自家熊孩子,砸真金白银报各种启蒙、兴趣、特长班等,就为了让娃的起跑线高一点,但孩子干啥都是三分钟热度,只要一提学习,就浑身不得劲。

写个作业、练个琴好像都是给别人做的,能达到最低标准线,绝对不自我高要求一分。

老母亲各个一腔鸡血,孩子各个像是局外人,好像他们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不被父母批评,而不是为了自己能进步。

所以我们只好一遍又一遍的给娃讲人生大道理:

“你写作业是给我学的吗?你是为了你以后如何如何”

“我让你背诗是为了我自己么?还不是为了你以后如何如何?”

从眼前的利害关系,到未来的远大理想;从威逼利诱,到父母为其付出的艰辛等内疚式绑架,但啥招儿都用完后发现,娃一句都没听进去。

今天C妈要告诉你一个扎心的答案,当你问孩子“你学习是为了我吗?”

答案大多时候,还真是。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满足底层,才会继续上一层。

咱们总挂在嘴边的大道理:

“未来竞争很残酷,你现在不努力,以后养不活自己”,

“你只有现在好好学,以后才能过上更体面的人生”……

这些都属于奋斗的终极理想,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第五层。

咱这中年人都不敢说完全弄明白,也就别要求一个5、6岁的孩子了。

所以,想要孩子听懂你的人生大道理,继而奋发图强,自勉自强,这并不比实现一夜暴富容易多少。

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是低龄孩子的本性。

要说现在孩子为什么而学,一是少有的兴趣,二就是想要获得父母的表扬、老师的认可,班级同学的刮目相看。

他们也就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3、4层的爱与归属、尊重需求。

当孩子可以从家人/老师那里得到想要的(肯定、认同、表扬等),他就会努力。

如果得不到,抱歉,你给不了我想要的,也别想从我这得到你想要的。

毕竟和没心没肺的玩比起来,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啊,埋头动脑做计算,钢琴一遍遍枯燥练,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看,就是很自虐啊?

大多数普通孩子自然都不喜欢,至少在童年时期,意识不到学习重要性的时候,不会喜欢。

只因为是妈妈要求的,做好了妈妈会开心、会表扬、会给他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满足,因为爱你、想要取悦你,他愿意做更多、付出更多努力。

对孩子而言,苦哈哈学本事,就是一种对你爱的付出,以获得更多你爱的回应。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把这种「爱的付出」不当回事,反复甩锅“你不是为我,你是为你自己”,也不给到孩子期许的回应,甚至还批评嫌弃,那他肯定就不会有动力。

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傻子才愿意干啊?

你可能要问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霸呢?

那是因为学霸也是在「当学霸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与需求。

我拿C爸这个一路走来的学霸的经历给大家举例吧。

C爸小学6年级都是学霸,稳定的班级第一,特别爱学习、爱写作业。

我问他,写作业那么没意思,为什么喜欢?

“因为当学霸的感觉好啊,老师喜欢你、同学们喜欢你、父母更是因为天天考第一,把你夸上天。

然后你越是努力学,越是会的多。越是会的多、越想学更多、更难的,然后就有一种优越感引发的成就感!”

而他到了初中,初二有段时间,交了些爱玩的朋友,觉得跟朋友玩有意思,于是就不爱学了,翘课、逃学,通过融入小团体,找到了他的归属感,甚至有了辍学的意念。

然后就真的跑去打了一个月的工。

初中生能干啥?只能搬砖头卖苦力呀。

一个月,手上磨出了一茬又一茬的水泡,家人亲戚也不再以他为骄傲。

然后他顿悟,还是上学好啊,自此,继续一路学霸。

后面的学霸之路,才是真正的人生觉醒,为自己而学,“不用扬鞭自奋蹄”。

非学霸孩子如果没有那种巅峰体验,老母亲/老父亲,可能就要多费心一些。

既然孩子就认为是给你学的,那就领了这份情,担起这份责,在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自愿为之奋斗之前,父母就是他们的灯塔和目标,那我们就不妨做好自己灯塔的责任吧。

02

学龄前有必要抢跑吗?

现在的小孩子都不得了,2岁会背唐诗、识百字,5岁就会写字的娃比比皆是。

我们总是想让孩子提前抢跑,想着这样上学后会轻松一些。

最重要的是别人都提前学,我们不学不就是落后了吗?

提前学看似当时是领先了,牺牲的却是孩子当下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领先也并不能长久。

我和很多高年级的老师聊天,都听他们说过3年级是很多孩子成绩重新洗牌的转折点。

一是:3年级之前,孩子们学习的大多是死知识、加减法、拼音识字。这些基础技能,孩子或快或慢、或早或晚,都能掌握,差异化不会十分明显,学龄前抢跑的优势会慢慢被追平。

二是:3年级后无论数学、语文的阅读、写作等难度都在加大,那些靠量变长期积累,如阅读、英语等的优势则逐渐显山露水。

所以3年级将会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

而提前学看似领跑,往往是以消耗孩子本身的兴趣和学习的快乐为代价的,消耗完了,上学就找不回来了,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厌学。

抢跑的优势,早已在暗中标好价格。

就比如写字这件事:很多人早早的3、4岁就一板一眼的开始教孩子写数字和汉字。

但孩子在5岁以前,手部肌肉和力量,都还没有发育完善。

这个时候如果写字,你会发现孩子特别用力,因为他们的控笔能力还没那么成熟。

为了能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就得用上全身的力量,身体也吃劲儿、胳膊也吃劲儿。孩子握笔的姿势、坐姿都会受到影响。

孩子是提前学会了个大中小、人口天。

但这么一丁点提前量却是以他坐姿受损为代价换来的。

你后期纠正他坐姿、握笔的付出,远比这点提前量要大。

这不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幼小衔接确实重要,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幼小衔接就是要提前学习小学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拼音、数字、简单加减等。

但,幼小衔接真正重要的不在于学多少知识,而是它需要奠定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孩子底层的学习能力。

比如,小学确实需要写字,但真正需要的不是会写多少字,而是需要足够手部肌肉力量储备,你可以带他多画画、涂色,为以后写字提供力量储备,这才叫磨刀不误砍柴功!

对于学龄前孩子真正该提前重视的:

1、培养阅读的习惯,尽可能的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2、多运动,这也是需要量变积累的事情。

3、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发现获得知识的乐趣。

养孩子这件事,之所以很容易焦虑,就是因为没有回头路,很多事只能等到有结果后才能见真章。

但一定要明白,教育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细水长流。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在这个知识更迭速度太快的年代,习惯、兴趣和能力才是我们应该让孩子习得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0 阅读:1
潜能激发课堂

潜能激发课堂

学无止境,教学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