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柴窑系作品如何分类的报告。有关柴窑瓷硏团队经多年来的调查考察河南郏县柴窑遗址现场发现岀土的实物标本资料。据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君主柴荣设立御窑场烧制柴窑瓷器并御批釉色:“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由于千年以来没有发现瓷窑址,且官方没有柴窑瓷传世标本留存,世人对于柴瓷柴窑的探索和研究只限于猜想。这次洛阳柴窑瓷研究团队付岀很大的辛苦。如今柴窑瓷的实物已摆在我们面前鉴赏与研究了。
我们不妨把954年以前的贡瓷称之为“前期柴窑”把954至961年的御窑称“皇家柴窑(分为御窑烧制柴窑与民制薄胎柴窑其胎釉含宝石成分,质感及工艺精度不同)其中959年柴世宗去世至960年北宋建立政权初期,为纪念柴世宗柴荣皇帝御驾亲征器物使用“爿柴”款识,记载柴世宗受伤生病时制作了“柴”字加“疒”旁,纪念去世时又有了其薄胎瓷“柴”字款似带黑框。去世后又有了贴“柴世宗”黑款瓷器等。以不同时期柴窑款识变化记录了柴世宗皇帝不平凡的经历与传奇的一生。在陶瓷史上绝无仅有,其功绩干古流芳载入史册。961年至966年柴氏家族带“柴”款薄胎瓷称为后期柴窑到965年之后应已停烧,究其原因或是烧制柴窑原材料稀缺,工艺繁杂烧造成本极高且只烧制赏器礼器等加上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历行节约由此或下令停烧柴窑而推崇汝窑,这类可视为类似柴窑仿品均未达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