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安徽省科技创新大会上,除了公布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外,还颁发了重大科技成就奖。
安徽省设置重大科技成就奖就是用于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该奖项也被视为安徽省科学技术领域的个人最高荣誉,此次共有两位学者荣获此项殊荣,分别是来自安徽大学的匡光力教授和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宛晓春教授,他们两人都曾被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匡光力是安徽大学的校长,同时还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匡光力是安徽六安人,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曾担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2017年3月出任安徽大学校长至今,虽然他现年已有62岁,属于超龄服役,但作为高层次人才,对引领安徽大学的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匡光力是国际知名的强电磁工程技术专家,他长期致力于等离子体物理、强磁场技术与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发现和创新突破,曾荣获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去年他还被推荐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候选人,虽然最终遗憾未能成功当选,但也足以说明他的科研成绩突出。

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宛晓春教授不仅担任过安徽农业大学的校长、省科学技术厅的厅长,还担任过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安徽农业大学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宛晓春是安徽明光人,他出生于1960年2月,现年已有63岁,1985年从安徽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一直致力于茶业领域的科研探索。
宛晓春是我国茶学学科领军人才,他躬耕茶学领域40多年,率先绘制中国种茶树基因组图谱,创建了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提升了我国茶学基础研究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他还牵头制定了《茶叶分类》国际标准,让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正式成为国际共识,是我国在茶叶标准国际化领域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23年,宛晓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的提名下,增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候选人。

茶学是安徽农业大学的特色学科,宛晓春作为该学科的带头人,为该学科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推动下,安徽农业大学先后建立了茶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在他的推动下,茶学学科成为农业部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把茶学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成国家级教学团队,茶学专业先后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此次荣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对于两位学者来说是一份殊荣,同时也是对他们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努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