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真正想匡扶汉室的人只有这三位,根本没有刘备和曹操!

梦回故里情深 2024-11-29 15:13:28

前言

汉朝末年的时候,随着皇权先后被掌控在了董卓与曹操两位权臣手中,大汉王朝的统治再次迎来了巨大的危机,几乎就要坍塌在了臣子们的野心之下。

然而即便如此,真正撕破脸明说自己想要篡位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的,大家都非常默契地声称自己起兵是为了勤王救驾、匡扶汉室。

好听话谁都会说,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就算你把话说出花也没几个人信你真的没那个野心,尤其是那些手中有兵的豪强们,就更没人信他们有忠诚之心了。

那难道当时就真的没有人完全是为了汉室着想么?很多人肯定会说刘备就是啊,但其实刘备也是有野心的,而真正全心全意匡扶汉室的人其实就只有三个。

一、王允:智勇双全,誓除奸佞

在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专权的危亡环境中,很多人心里都有着及时抽身的小九九,然而在这些顺着时代趋势任由自己沦陷的浊流之中,却有一个人在朝廷之中是一股清流,他就是王允。

王允出身于太原王氏这一支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是非常深厚的,因此聪慧的王允自幼便以才学著称,说他满腹经纶绝对不夸张。

长大一些之后,王允年纪轻轻就通过举孝廉得到了官职,于是从此步入仕途,此后他又辗转多地任职,因此最终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资历进入了朝堂。

然而彼时的大汉其实已经大厦将倾了,面对四处漏风的朝堂和逐渐动乱起来的天下,王允是真的着急啊,因此成为了为数不多的清流之一。

彼时董卓在进京后,先是凭借自己的兵权和势力将年仅17岁的汉少帝刘辩逼退位,随后就扶持了年幼的汉献帝刘协登基,成了自己手中的傀儡。

不仅如此,董卓还凭借着自己的威势残暴地大肆屠杀、揽财,一时之间让朝廷内外人心惶惶,眼见着汉室江山岌岌可危却没人敢于站出来反抗。

王允自然意识到了大家的胆怯,也能够理解,但是他身为一个忠于汉室、心怀忧国忧民之志的朝廷官员,却不允许自己也从众顺流而下,而是暗中决心铲除董卓这个祸害来恢复朝纲。

于是他就利用了董卓和吕布之间颇有嫌隙的义父子关系,施展了一场连环美人计,最终让吕布为了美人在羞愤交加之下,心一横杀死了董卓。

不得不说王允这一智勇双全的计策效果实在是拔群,铲除了董卓这一大祸患之后,不仅朝纲的稳定性有所恢复,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让汉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然而董卓被除后,王允却并没有就这样满足,因为当时心怀不轨的人远不止董卓一个,他深知江山稳固仍然受到巨大威胁,因此继续坚守着,尽忠职守地保卫着大汉江山。

然而王允的刚正不阿在那个污浊的环境中实在是太过鹤立鸡群,因此随着朝廷内部各个派系互相争权夺利的时候,他最终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忠臣不事二主”的誓言。

然而即便如此,王允在当时那种泥沙俱下的环境中仍旧能坚守本心还是非常难得的,因此他的忠诚和智慧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二、荀彧:坚守原则,反对篡权

第二个坚守汉室的臣子就是荀彧,虽然荀彧曾是曹操麾下的谋士,但是他的目的可以说是和曹操南辕北辙的。

曹操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不管他最初的目的到底是保卫汉室还是顶替汉室,他最终的目的也确实是篡权称王,然而荀彧从头到尾都是一只彻彻底底一心向汉室的“羊”。

荀彧出身于颍川,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很多名士都是颍川出身,而荀彧身为一个世家公子,自然从才学到言行举止都是完美无缺的一个翩翩君子。

然而荀彧可不是一个花架子,他眼看着汉室面临着重大危机,因此就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扶大厦于将倾,于是他就投奔了号称“兴复汉室”的袁绍。

当时的袁绍怎么说也是有着“讨董联盟”盟主的地位的,荀彧对袁绍的目的和地位都非常满意,于是选择了投奔袁绍辅佐他征讨董卓。

然而随着荀彧在袁绍麾下时间越来越长,他逐渐意识到了这“讨董联盟”只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不管是袁绍还是其他成员都不是真心想要兴复汉室之人,于是他毅然选择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

彼时的曹操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是真心想要帮助皇室铲除董贼,因此荀彧和曹操配合良好,用他卓越的才智和谋略,为曹操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荀彧的辅佐下,曹操一一击败了袁绍、吕布等势力,统一了北方,成了北方个最大的军阀,而他的目的也随着势力扩张而发生了改变,不再想要扶持汉室,而是想要自立为王。

然而荀彧却始终坚守本心,尽管他深得曹操的信赖,但他始终坚守着对汉室的忠诚,因此面对曹操越来越旺盛的野心和欲望,荀彧一直明里暗里进行着阻拦。

比如当曹操逼迫汉献帝将他封为了魏王的时候,荀彧就带头站出来义正言辞地反对曹操的称号,认为这违背了汉朝的礼制。

然而仅凭荀彧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弱了,他的坚守不仅没能阻止曹操僭越篡权,反而带来了曹操的敌视,让他即使功勋赫赫也日渐自身难保。

此时荀彧终于意识到曹操庞大的势力就是自己为虎作伥的结果,如今自己再努力也是无力回天,因此他选择了以死明志,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对汉室的忠诚,如此悲壮的结局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三、赵云:勇猛善战,誓死捍卫

最后一位汉室忠臣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因为他就是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赵云对汉室的一腔忠诚是不容质疑的。

尽管刘备一直都宣称“兴复汉室”,但实际上他心里想兴复的不一定是汉献帝的汉室还是他自己另起炉灶的汉室呢,然而追随他的赵云却是真真切切认为主公是朝廷的希望。

对于朝廷来说,赵云完全算得上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他为什么对汉室怀有如此炽热的忠诚之心呢?这其实都是赵云的经历造成的。

首先,赵云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崭露头角,这样的经历就让对国家命运有着更为深刻的关怀,因为毕竟他的地位都是朝廷给的。

其次,最能体现赵云忠诚之心的莫过于长坂坡之战,当刘备的家眷陷入敌阵之时,是赵云孤身一人于万军之中救出了刘备的妻儿,这份勇气无疑是对“匡扶汉室”最直接的诠释。

赵云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不就是因为既怀有对刘备个人的忠诚,更怀揣着一腔守护汉室血脉延续的决心,可见他是有多么深切期望着汉室复兴的那一天。

再者,从刘备准备称帝建国的时候赵云的反应上,我们也能看出来他的一腔忠心,虽然赵云没有直接反对刘备称帝,但他却提出了“不宜以仇而忘德,不宜以私而废公”。

这实际上是就在提醒刘备:不应因为个人恩怨而偏离了复兴汉室的正道。这种站在国家大义上的思考完美体现了赵云匡扶汉室的理念。

结语

由此可见,在当时那个泥沙俱下的环境中有多少人都是在鱼目混珠,即使是刘备这样以仁德著称的人心里也是有着自己的成算的,更衬托出了这三位汉室忠臣的难得。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