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贴近公众?黄道婆纪念公园这样传播先棉精神

澎湃新闻 2024-05-18 20:08:31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上海市黄道婆纪念公园开展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主题日活动:“中国纺织中的龙文化”讲座,带领公众了解传统纺织龙纹演变及其价值内涵;天然植物染龙偶手作带亲子家庭实践中国传统染色技法;上海土布贴画手作则可以让观众领略传统棉纺织技艺与海派旗袍“双非遗”的魅力。

“中国纺织中的龙文化”讲座

主题日活动的参与者既有在校大学生、学龄前儿童,也有社区的老年居民,传统文化喜好者、年轻都市白领以及“阳光心园”“阳光之家”的特殊人群等。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有两名精神残疾康复者在此次活动中担任助教。

“我们希望让更多不同年龄与背景的差异性群体走近博物馆、亲近博物馆、喜爱博物馆,从‘赏、玩、学、作’等多角度、全方位体验非遗技艺。”黄道婆纪念馆学术顾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创新基地负责人方云说。

染色龙偶

上海土布拼贴画手作

天然植物染龙偶手作

与此同时,黄道婆纪念公园还带着教育主题活动走出博物馆,积极推动非遗进商圈、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在金桥国际的商场里,一场名为《绵绵不息——上海传统手工棉纺织技艺展》的展览上,数十件棉纺织工具与珍稀布匹亮相商场中庭。配合海派旗袍土布拼贴画体验,给市民带来全方位参与体验。走进商场,市民就可以通过亲手触摸、聆听导赏,跟随非遗传承人手作等方式了解上海传统棉纺织技艺这项非遗,大大拉近了非遗与生活的距离,传统与时尚的距离。

金桥国际展览现场

方云向记者介绍,自去年9月以来,黄道婆纪念公园特别邀请民间织娘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恢复传统棉纺织的纺纱、经线与织布技艺。今年3月,纪念公园开辟了“都市棉田”,精心设计棉花科普与棉纺织科技课程,春天播种棉籽、种植蓝青,秋日即可实现棉花的采摘、纺线,继而在冬季与织布、成衣形成完整的技艺链条,再现城市记忆。

都市棉田

方云认为博物馆在都市语境中,如何以更为生动、活泼,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讲好“先棉”故事,传播、传承先棉精神,颇具挑战也极为迫切,“我们通过非遗展览、教育活动、社区推广等形式,将研究、讲解、技艺、展示、手工、课程等形成聚合力,推动非遗教育传播与代际传承。非遗传承人通过技艺传播的是‘坚守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年轻学子通过非遗课程习得的是‘勇于创新、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自信’的精神内涵;都市不同群体通过非遗体验与文创消费,实现的是一种非遗理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化。”

餐馆导览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