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七旬独居老人葛老伯猝死,300万和1套房充公,堂弟不服

心海漫游说事 2025-01-20 11:18:45

有句话说:年轻人是没福硬享,老人是没苦硬吃。就我身边一些农村老人,生活过得抠抠搜搜的,但是家里有20w+存款。那些年轻人周末假日出去吃吃喝喝发朋友圈,日子过得非常光鲜亮丽,但口袋里几乎都没存款。

7旬独居老人家中意外离世,民政局申请判定为无主,遭老人堂弟告上法院

这件事发生在3年前的上海徐汇区华泾镇某小区。去世的是葛大爷,他从小就患有癫痫病,后来的生活也并不顺利,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老伴去世后,他一直没有直系亲人,孤独地住在小区里。

那时候,邻居们发现好几天没见葛大爷出门,觉得有些不对劲。大家开始担心,于是报了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带人去开门,结果发现葛大爷早已去世,至于什么时候去的,没人知道。

葛大爷没有儿女,平时也没见有什么特别的亲戚来往。唯一一个亲戚是他的堂弟,葛大爷去世后,堂弟过来处理后事。

由于葛大爷是猝死的,而且没有遗嘱,也没有直系亲属来继承他的财产,当地民政局便提出,由他们来接收葛大爷的遗产。这些遗产包括430万元存款和一套位于上海的二居室房产。

由于葛大爷没有直系亲人,徐汇区民政局被指定为他的遗产管理人。葛大爷去世后不久,他的堂弟将当地民政局告上法庭,要求分得老人的所有财产。堂弟的理由是,他们夫妻不仅是亲戚,而且平时照顾葛大爷最多。

徐汇区法院根据堂弟提供的证据,考虑到他们照顾葛大爷的时间长短以及照顾的程度,最终决定判定堂弟可以继承葛大爷除房屋外的其他遗产,金额为130万元。

法院并没有认为堂弟所谓的照顾能“配得上”他继承所有的遗产。最终,堂弟只得到了130万元。

有些网友对堂弟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觉得如果人活着,堂弟都没怎么照顾,现在老人去世了,堂弟却突然跑出来要求继承遗产。

有网友也问,如果堂弟和葛大爷关系那么好,为什么不提前让老人立下遗嘱,留下财产作证呢?

还有人觉得,法院根据堂弟夫妇对老人的照顾情况来判定130万元,已经算是公平的了,毕竟这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但问题是,民政局接管遗产后,对葛大爷的照顾,是否也有相应的对等呢?

也有网友提出疑问,葛大爷就没有其他亲戚了吗?即使是远亲,他们的继承权是不是应该高于民政局?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关注,首先是因为这类情况并不少见,类似的案件其实发生了很多;其次,在一线城市,独居老人的房产通常都很值钱,老人去世后,遗产往往变成一笔不小的财富。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都想到了老话一句:“很多老人没苦硬吃。”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常见。很多老年人觉得,只有口袋里有钱,才能有安全感。所以他们一辈子都很节省,甚至到了老年,也不愿意花钱。

然而,人生中最让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死了之后,钱没花完。人在天堂,钱却还留在银行里。想想这样的事,真觉得很不值。

但老一辈人吃过很多苦,这种根深蒂固的节俭观念,确实很难改变。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得有个孩子,至少在遗产继承上有个依靠。葛大爷当时没留遗嘱,如果他留了遗嘱,堂弟和弟妹是不是能分得更多一点呢?有网友说得挺有道理,“结不结婚没关系,但得有个孩子,至少有人继承遗产。”

最近,看到两个类似的案例。一个是上海的独居老人,另一个是北京的一位41岁女子,这些遗产最后都没有人继承。有网友分析说,这是不是在暗示人们应该生孩子,否则财产百年后可能会被政府接管。至于是不是在暗示,咱们也不好说,反正这个话题引起了不少讨论。

如今,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生活天壤之别

当我们走上这条选择的路时,往往没人告诉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结果。于是,最终就形成了今天这种对比:有的人口袋里钱多,但心里却孤单得让人喘不过气;有的人虽然没什么钱,却能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唱歌,笑声不断,至少当下是开心的。

葛大爷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思考:人生的最后时刻,钱还有什么意义?当年老了,身体不再好,最想要的不是银行卡里那一串数字,而是温暖的陪伴和满满的爱。

或许是时候放下那些所谓的奋斗目标,去珍惜身边的人,去享受生活中那些简单、温馨的瞬间。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迷失在财富和孤独之间?也许,答案就在我们心底,那颗渴望被爱的心里。

你如何看待这位七旬老人猝死,300万和一套房子最终被充公的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0 阅读:0
心海漫游说事

心海漫游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