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少儿绘本如何崛起?0-3岁婴幼儿的绘本读物为何较为稀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机遇在哪儿?5月20日,由中国儿童中心、省文明办、省妇联和省文旅厅主办的第四届“童阅中国”原创好童书发布暨首届儿童阅读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发布了第四届“童阅中国”原创好童书“年度入围童书”100种和“年度入选童书”30种书单。
(具体名单请查看此前报道链接)
除了发布原创好童书外,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绘本作者、童书出版领域从业者也来到现场,就原创童书创作、新时代儿童阅读高质量发展等进行研讨。
符文征是一名儿童绘本创作者,来自福建,曾创作出版了《阿诗有块大花布》《阿圆的家》《龙王家的大喜事》等多本图书、绘本作品。在她的每部作品中都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国风满满。例如《阿诗有块大花布》就将素描、水墨画与传统印染、剪纸等相融合,《龙王家的大喜事》主要以海洋文化为主,其中融合了妈祖文化、皮影文化、戏曲文化、客家民谣等。
符文征表示,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中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是绘本创作的丰富素材,给予创作者源源不断的灵感。“我想把我们身边的这些民俗故事、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通过绘本传递给小孩子,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让他们从小就爱上自己的文化。现在儿童绘本市场,国外的书仍旧占比很大,我们应该有自己本土的东西,无论是在美学上或是思维精神上,都要有中国特色的东西。”符文征说。
“90后”绘本作家、插画师大吴曾创作出版了《树王》《小鸟和雕像》《去找奶奶的那一天》《稻草人流浪记》等多部儿童绘本,在他的作品中,简单的故事背后常常蕴含着许多人生思考、生活哲理。“有些家长会和我说,您的书其实并不低幼,除了故事情节之外,解读空间还有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一本好书就像一个‘种子’种在孩子心里,在他小时候可能读到的是故事最表象的东西,但那些深邃的东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随着人生阅历而浮现,可能会一瞬间领悟。这就是那颗种子的作用,这也是文学对人的滋养,无论儿童文学或是其他。”大吴说。
当前0-3岁婴幼儿的绘本创作是一个难点,不少绘本作家对此也深有感悟。符文征指出,越小年龄段的绘本创作,其实需要掌握的知识类别更多,例如儿童心理学甚至儿童医学等。绘本创作者、画家于虹呈也在发言时指出,0~3岁的孩子在智力发育方面是有限的,如何让他们去看得懂你的作品这是最难的。“你越了解他们,你会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创作方向。”于虹呈现场举例,新生儿阶段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是很高的,比如红黄蓝绿橙紫这几种颜色中,他们对于红色的敏感度最高,对于紫色的敏感度较低,所以绘本创作时颜色使用并不是作者喜欢什么就用什么,要有一些科学依据。
著名出版人、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前主任海飞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如今的时代是童书大时代,也是童读大时代,儿童图书的发展前景广阔。他将儿童读物分为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图画绘本书等几类,他指出,近10年来科普类图书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国之重器深入人心,科普也成为儿童阅读的关键词。”而儿童图画绘本书出版也势头猛进,近年来,我国已有近40种图画书获得了国际原创图画书的各类奖项,是中国在海外获奖最多的文艺作品类别之一。任海飞表示,目前国内在儿童分级分类阅读仍有待提高。“分级阅读的针对性强,效果好,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科学推进,让分级阅读真正成为少年儿童喜爱的阅读办法。”任海飞说。
文、图|记者柳卓楠
通讯员粤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