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全面加强监管的新阶段。1个月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开启了资本市场新一轮深化改革。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专门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与前两个“国九条”以“稳定发展”“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为主旨有所不同,新“国九条”突出“严监严管”,拟实现对发行人从上市到退市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加大对市场机构的监管,强化其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加强对程序化、高频量化等交易行为的监管,维护市场公平。
此外,新“国九条”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以及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并为此出台系列举措。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擘画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战略蓝图,市场对此反应强烈。
配套规则快速响应新监管框架逐渐清晰
为落实新“国九条”,在一个月时间里,证监会以及证券交易所就发行监管、上市公司监管、退市监管、证券公司监管、交易监管等多方面配套规则进行修订,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速落地。其中,“1”是新“国九条”本身,“N”是若干配套制度规则。
“1+N”政策体系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以资本市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本市场改革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国九条”充分体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特别是针对2023年8月以来股市波动暴露出的制度机制、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回应投资者关切,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东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认为,尽管新“国九条”的核心内容是前期监管要求的延续,但国务院、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推出的政策之全面、要求之细化,为近年罕见。如果能动员资本市场各类主体全面、快速、高效地贯彻新政要求,资本市场生态和整体面貌有望实现质变。
回顾2004年和2014年两次“国九条”的出台及其市场表现可以发现,前两部政策主要在解决重大遗留问题和促进市场繁荣。经过多年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已确立,上市公司数量迅猛增长,但市场秩序仍需规范,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亟待保障。新“国九条”的核心课题正是如何在规范基础上实现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有些市场观察者担心,强监管可能会抑制市场活力。但多数从业者认为,强监管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为了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除了加强监管,新“国九条”还提出若干发展改革举措,如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拓展优化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机制,拓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这些举措均有望为资本市场繁荣壮大注入活力。
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
新“国九条”提出,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在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方面,要求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
早在3月15日,证监会就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市场对上市门槛的提高已有所预期。
随后,4月12日,上交所、深交所就修订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征求意见,拟适度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强调企业稳定回报及抗风险成长能力。当日,证监会就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征求意见,拟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
“适当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门槛,是当下进一步优化注册制的必要且紧迫之举。虽然进行了注册制改革,但当前市场仍然无法理性为上市公司价值定价。”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指出。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当前沪深主板和创业板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财务指标偏低,曾出现过不少新上市公司“大变脸”的情况,多是财务状况不稳健、利润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公司。严把IPO入口关,能让更多经济基础坚实、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好公司”上市。
新“国九条”要求,提高发行上市辅导质效,扩大对在审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现场检查覆盖面。进一步压实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完善股票上市委员会组建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委员履职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审核回溯问责追责机制。
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发布《北交所辅导指引》,沪深交易所修订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配套规则,都旨在从“入口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加强交易监管方面,新“国九条”要求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
程序化交易有助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
对此,证监会近日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就加强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大力加强投资者保护引导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新“国九条”还加大了退市监管力度,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的相关规定引发关注。
4月15日、16日,微盘股连续两日受重挫。微盘股主要包括全部A股中市值居于后400位的个股,市值一般在13亿至25亿元。
一位量化私募人士指出,新“国九条”政策实施后,引起了微盘股市场的剧烈动荡。这种市场“踩踏”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政策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分红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资“小票”(即市值小的股票)的基本面风险增加。
在A股微盘股指数暴跌两日后,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于4月16日晚间就分红和退市问题答记者问。他表示,分红不达标会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但这并不是退市风险警示(*ST),主要是为了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的风险,着眼于提升上市公司分红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4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这是2020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以来,监管措辞严厉的退市文件。前者将以更严的证券监管执法打击各种违法“保壳”“炒壳”行为,着力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大力加强投资者保护。
一位监管层人士指出,退市新规的制度安排考虑了平稳过渡,短期内不会对市场造成实质性冲击。
一位投资人士认为:“退市新规实施后,纯粹炒作的资金风险大增,基本面将纳入‘小票’的投资策略中。退市标准严格、退市渠道多元、‘壳’价值将被大大削弱,小盘定价迎来新格局。”
与此同时,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极为重视上市公司的股息率。新“国九条”明确,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多家券商策略团队认为,政策将引导市场转向关注高股息个股,有利于形成价值投资市场。
“上述分红政策,一是鼓励主板价值大蓝筹、大白马赚钱了要持续大比例分红。在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连续十年分红且股息高于3%的仅有15家。二是鼓励真创新,科创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可以暂时不分红。”一位市场人士指出。
4月底,A股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结束,与新“国九条”现金分红要求相呼应的是,沪深两市3635家公司公告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家数占比70.9%,同比增长10.9%;共宣告现金分红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分红家数和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还有不少公司提出中期分红计划,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此外,沪深交易所还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要求上市公司综合考虑未分配利润、当期业绩等因素确定现金分红频次,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增加分红频次,稳定投资者分红预期。
前述市场人士表示,全面强化监管不仅是优化资本市场的基石,更是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如何积极而稳妥地落实强监管。监管部门需要把握监管的节奏、力度以及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必要冲击。此外,“1+N”政策体系推动了资本市场更规范透明,也为投资者利益保护设定了更高的门槛和标准。这一系列措施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城市报记者孙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