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山东各地推出一系列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文化年货”,为传统节日注入蓬勃生机。
击鼓、投壶、在许愿牌上留下新年期许,亲手制作一幅糖画……1月22日,在济南市莱芜区举办的“回莱过大年”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依托地域特色文旅资源,精心策划七大类、51项春节特色文化活动。同时,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等新春系列活动,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创新消费模式,丰富假日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助力春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莱芜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琳琳说。
在由滕州市美术馆组织策划的“福起新岁·新春百福图”迎新春主题活动现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书写出满载祝福的“福”字。滕州市积极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筹划系列特色活动,让群众沉浸式体验,过一个文化年。春节期间,滕州市墨子科技文化城还设置传统年俗游戏区域、小型情景剧演出、亲子寻宝游戏等趣味活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让观众在博物馆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体验别样年味。
韭菜当花卖。走进邹平市明集镇牛家村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一盆盆30厘米见方的盆栽韭菜正准备运往当地订货商。“韭菜谐音久财,长长久久,永远发财。我们的韭菜通过了绿色无公害品牌认证,一上市就受到大家青睐。”牛家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穆玉文介绍,每盆韭菜能卖到60元,春节档预计能收入20万元。“春节吃鸡,大吉大利。临近春节,店里一天起码有150只炒鸡订单,天天忙得‘脚不着地’。”这两天,新泰市印象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富雷既要忙着直播,又要忙着发快递。去年,新泰市获评“齐鲁炒鸡之乡”。如今,新泰炒鸡已成为新泰餐饮文化的一个网红IP,炒鸡的火热催生新泰独特的“炒鸡经济”。
新年“上新”年味足。咚!咚!咚!伴随着鼓声,高亢激昂的唢呐旋律与时尚元素相互碰撞,引起了现场群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作为鲁西南鼓吹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赵善喜最近忙得不可开交,白天表演晚上彩排,铿锵的唢呐演奏为春节增添了喜庆和热闹。
“从小年开始持续到元宵节,舞狮、古装巡游等民俗展演接连登场,让游客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繁荣新春消费市场,营造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嘉祥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榜超说。
聊城市阳谷县图书馆人流如织、一座难求。“我们希望这个春节,孩子们收到的不只是压岁钱,还有充满知识与智慧的书籍。”阳谷县图书馆馆长张慧介绍,从1月22日起,图书馆陆续开展沉浸式互动影片体验、亲子故事会等活动。
“阳谷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上新的30多万册电子“新春年礼”很讨年轻人喜欢。“拿出手机就能看书,这更让我觉得有新鲜感。”市民吕正鹏说。“我们精心烹制春节‘文化大餐’,让市民们过一个有书香气的春节。”阳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靖德云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