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今最尊敬的四个我国人,在国内却没什么名气,你知道几个?

林硕言吖 2025-02-06 14:24:39

自古以来,虽然我们和日本之间纷争不断,但他们对我们文化却是研究颇深。

其中有这样四位古人,他们在我们国内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日本却备受推崇。

那究竟是怎样的四个人,能让欺师灭祖的小日子如此推崇?

《海国图志》

就拿离我们最近的大清朝来说,魏源就是其中一个。

在历史课本上有这个人,有一部分朋友应该知道,虽然他没有那么出名,但他所撰写的《海国图志》却是非常有名。

尤其是在当时的日本,都快每人一本了。

那《海国图志》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能让当时的日本人如此爱不释手?

自从大清的国门被打开后,英法列强们可是没少欺负大清。

作为曾经的世界强国,岂会甘心这样一直被人欺负下去?于是大家就开始为国家寻找富强的道路了。

既然是被英法列强打败的,那就跟着他们学习吧,于是后来就出现了以“中兴四大名臣”为代表的洋务派,进而就有了洋务运动。

在这种背景下,民族英雄林则徐对魏源说:“兄弟啊,你写一本书吧,好好介绍一下这个世界,同时着重讲述西方国家们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在林则徐看来,只是他们那几个人行动,力量多少有点微不足道。要是有了此书,让老百姓们也长长见识、学习学习。

魏源觉得这个想法真的是太好了,于是8万多字的《海国图志》出版了。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这本名著出版后并未得到大家的青睐。

也就一些文学家们比较爱看,像那些有钱人家,不是在忙着挣钱就是花钱,每天那叫一个忙啊。

而那些穷苦的老百姓,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买一本书看了。

《海国图志》在大清虽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但当它进入日本后,却受到了各界人士欢迎。

日本之前也是闭关锁国,后来是被美国人打开了国门。

当时日本虽然已经比之前好多了,但他们对西方列强的强大依旧是不懂,所以《海国图志》的出现着实让他们开眼了。

在这种情况下,《海国图志》在日本疯狂被印刷,他们觉得里面的稀奇故事真的是太吸引人了,有的人甚至凑钱去买。

据说后来出现的明治维新,就跟《海国图志》有很大关系,相当于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民从古至今的确爱学习,就拿现代来说,好多人都说他们都是在低头看书,而不是在玩手机。

他们的读书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学习并不会改变他们之前的本性,一个连历史都不敢正视的民族,注定会被永远唾弃的!

日本人的“孔子”

说完大清,再往前就是明朝了。这段时间一共出现了两个让日本人尊敬的教育家,首先第一个是朱之瑜。

朱之瑜是明末人士,等他学成后,北方的满清也开始向北京发起总攻了。

强大的满清没能率先攻下北京城,却让农民起义出身的李自成率先拿下了。

崇祯帝自缢后,朱之瑜他们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

为实现这个目标,朱之瑜曾多次前往日本,并向他们借兵。

虽然说日本倭寇多次被明军打败,但这时候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当时日本也是被朱之瑜感动了,所以就答应了出兵帮助他们。

但是非常可惜啊,明朝的一个总兵因为瞧不起倭人,并且挑逗人家的妇女,所以最后一气之下,日本又不出兵了。

由于非常气愤,导致朱之瑜还被清军捉走了,好在后来被救了回去。

之后朱之瑜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等人一起抵抗过满清,但不论他们再怎么努力,明朝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所以最后大清统一了大陆。

最后朱之瑜靠着关系定居在了日本,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讲学之路。

当时日本人对朱之瑜的教学思想非常重视,就连德川家康的孙子都成了他的忠实粉丝。

在德川孙子的传播下,日本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前来学习。以前出国才能得到的学习机会,如今在国内就有,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朱之瑜的思想影响很深,据说都影响到了明治维新,实在是太深远了,所以日本人把朱之瑜当成了自己国家的“孔子老先生”,自然是非常尊重。

即便身处异国他乡,朱之瑜依旧穿着大明衣物,到死都未改变,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显而易见。

知行合一王阳明

接下来这位明朝的教育家叫王阳明,想必有些朋友应该知道他,他的心学可以说是非常出名。

王阳明的智慧不仅在我国独树一帜,放眼整个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的能力实在是太突出了。

王阳明的厉害不仅是他的思想影响有多深,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就拿用兵来说,他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擒拿宁王。

宁王叛乱后,在一群太监的引诱下,明武宗朱厚照想要御驾亲征。

但他们准备好即将出发时,王阳明这边传来了消息:“圣上,我已经将宁王生擒,叛乱成功被平定,您不用来了。”

这办事效率,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当时的明朝都是王阳明这样既有能力,又对国家非常忠诚的贤臣,估计大明没有皇帝也能相安无事。

日本后来也是出现了一位用兵如神的人,据说他的腰间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七个大字,他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打仗一定得跟着王阳明学啊。

在那个推崇儒家思想的年代,王阳明强调不应该过度推崇这些。

虽然说儒家思想一直是许多朝代所极力推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唯一。好的地方自然是要继续学,那不好或者不适应当下的东西,自然不值得深挖。

总体来说就是,人最好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不管怎样,如果能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并在此基础上解放自己的思想,无疑是最好的。

只是王阳明低估了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许多人一时半会改变不了固有的传统思想,所以王阳明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一般,不过对于我们后人却是影响深远。

虽未见其人,却受其思想恩惠,这日本人实在是太幸福了,跟着我们国家古代的封建王朝学到了不少先进知识。

但他们学成后从来不报恩,而是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挑战我们,名师不仅出高徒,也出孽徒啊!

方士徐福

最后这一位就是来自秦朝的徐福,据说他曾是战国时期最神秘者鬼谷子的关门弟子。

鬼谷子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随便一个学生都是能够左右天下的人,由此可见,鬼谷子本人的能力也是深不可测,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外星来的。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他实在是太留恋这美好的江山了,并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一直活下去,于是徐福就带着童男童女们东渡找不老药去了。

这时我们还不知道东边有日本这么一个国家,不过很快就清楚了。

徐福东渡了好几次,每次东渡的时间还挺长,据说他就到过日本。

别管他去过哪儿吧,反正徐福最后的去向成了一大谜团。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徐福最后是定居在了日本境内。

当时日本小岛已经有人居住了,就是文化方面还太落后,但是人家徐福知识渊博啊,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除此之外,他在医药、航海、教育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

日本岛上的居民并不太多,不过徐福带来了不少童男童女,所以便有了后来的日本居民。

之后也是出现了许多姓,比如秦,据说这是徐福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才提出的。至于这个姓在日本究竟有没有,如今来看够呛,不过据说之前是有的。

近代日本曾有一个首相叫羽田孜,他就说自己的祖先曾姓秦,是徐福的后代,所以他对徐福一直非常崇拜。

羽田孜非常崇拜徐福不是因为自己是他的后人,而是觉得徐福造就了日本国。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啥也没有,文化也是才慢慢有了起色,而徐福来了以后,带来了许多先进的东西,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冶金、耕种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徐福帮日本人度过了非常漫长的野人时代。要是没有徐福他们,日本不知要过多久才能摆脱低等文明时期。

当然了,这些都是日本人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对徐福非常尊重,甚至称呼他为“国父”,这地位着实太高了。

那徐福最后真的去了日本?这很难说清楚,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谁又能很清楚地了解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管怎么样,徐福不仅在我们国内有着一定地位,在日本更是举足轻重,也算是对先人的一种安慰吧。

如今这四位先人在日本虽然深受推崇,但是一部分日本人却依旧认不清真实的历史,属实可悲,难道“对不起”这三个字就这么难说吗?

0 阅读:3
林硕言吖

林硕言吖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