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既是高脚屋,又是大谷仓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05-24 23:42:05

北京作为首都,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那么,这600多年中,北京一直都简称为“京”吗?“京”又是什么呢?

从甲骨文“京”字的三种写法看(见图1),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看起来很像南方的吊脚楼,或者说是一种没有窗户的高脚屋。那这种房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难道古人住的高脚屋都不带窗户?

《説文解字》:

京,人所爲絕高丘也。从高省,“丨”象高形。

翻译成白话版就是,京,人工筑成的绝高土台。字形采用省略了“口”的“高”作边旁,竖笔“丨”则像土台高耸的形象。也就是说,“京”就是一个人造大土堆。

据考古研究表面,古人造宫殿、筑城池时,需要先堆起土堆。但是,这种堆土造城建宫殿的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广泛发展起来,在此之前是没有的。此前,通常是纯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就像甲骨文所描绘的那样,称为“京”的高脚屋。

所以,许慎由于见不到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材料,作出的推论往往缺乏显据了。那么,关于“京”字本义的叙述,很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高脚屋”是干嘛用的呢?它和我们理解的“首都”又有什么联系呢?

金文的“京”字从外形上来看(见图2),很像一个大大的粮仓。在东周以后的文献中,“京”有“大谷仓”之义。如《管子·轻重丁》中,“有新成囷(qūn)京者二家。”尹知章注,“京,大囷曰京。”汉代《急就篇》第二十章,“门户井灶庑囷京。”颜师古注,“京,方仓也。”其中,“囷”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古代的一种圆形谷仓。

从古到今,民以食为天,谁拥有粮仓,谁就拥有天下。粮仓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城池的大小。因此,最大粮仓所在的地方肯定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这就是“京城”。

西周的首都是“镐京”。秦汉一直到唐代,长安叫“西京”,洛阳叫“东京”。后来,宋代政治中心移到开封,开封又被称为“东京”。明代,朱元璋开创基业,改建康为“南京”,作为首都。

从“京”字的小篆写法看(见图3),已经看不出有“粮仓”的外形了。

北京最早被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后,将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