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亦武竞风流:“山中宰相”李根源的苏州情缘

扬眼 2024-05-25 06:00:40

“攘夷大义春秋著,吾辈儒生敢顾私。况有剽姚先我语,匈奴不灭何家为!”1937年底,日寇迫近苏州,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护送难民出苏州城前往吴中小王山,目睹惨状的李根源作《去苏州四首》,这是其中之一。

李根源(1879-1965),云南腾冲人,著名爱国将领、辛亥革命先驱者、杰出爱国民主人士。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总办,是朱德的老师。辛亥革命后,曾任云南军政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等职,参与反袁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1923年隐居苏州。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与抗日战争。解放后,李根源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李根源坚决抵制,愤然脱离北洋集团后寓居苏州。他对苏州具有深厚感情,把苏州当作是第二故乡。

吴郡访古

1926年2月,李根源开始吴郡西山的访古活动,三个月内游遍吴县横山、尧峰、皋峰、穹窿、邓尉、天池、渔洋、天平、灵岩诸山,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虎阜金石经眼录》等书。不仅为现在苏州普查文物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对于研究二十年代吴县农村情况和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编纂县志

1931年起,李根源应张一麐、孔昭晋之邀一起参加了《吴县志》的编纂工作,他分工负责《冢墓志》(第40~41卷)、《金石志》(第59~61卷)。该志共八十卷,分订四十册,体例之完备、内容划分之精,为三十年代所修地方志中较高水平。孔昭晋在《吴县志》序中写道:“及其终也斟酌损益务求完备,合群策群力而衷于至当则张绅仲仁、李绅印泉(李根源字印泉)之力为多。”

社会实践

1932年,受陶行知办新农村影响,李根源倡议试行建设藏书善人桥新村,成立实验农村办公室,并召开善人桥实验农村成立大会。他和张一麐建议设立合作社,实行乡村产业化生产,从欧美引进新型图案,丰富苏绣的内容,开办刺绣传习所,培训学员,建立民众教育馆、民众茶园。

奔走抗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根源与张一麐等爱国人士常到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在报上发表抗日言论,积极为募捐抗日经费而奔波,并组织红十字会,由苏州昌善局赴淞沪战地救死扶伤,将他们运至苏州治疗。同时,他发起带领爱国人士将在淞沪抗战中负伤在苏州抢救不及而殉难的78名将士安葬于善人桥北的马岗山麓,命为“英雄冢”。

1937年底,李根源挥泪离开了生活14年的苏州,积极投身于抗战事业。但他与苏州的情缘还在延续,1950年,他参加完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后,不顾年迈多病重返阔别已久的苏州。1959年,他将毕生收藏的汉砖、魏碑、古籍、书画文物及唐墓志九十三方、苏州地方碑刻拓片等,无保留地捐赠给苏州文管会。1965年7月,李根源在北京病逝,以朱德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按照他的遗愿,于同年九月将他安葬于吴中小王山。

吴中区委党校吴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