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手肱捶
名称含义掩手肱捶:从字面理解,“掩”有遮蔽、掩盖的意思,表示动作中双手有掩合的动作,起到隐蔽的作用;“肱”指的是手臂,这里特指上臂;“捶”即拳头。整个招式名称形象地描述了双手掩合后,手臂发力出拳的动作特点,体现了太极拳招式名称与动作形态紧密结合的命名方式。功效下肢力量: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都离不开下肢的支撑和发力。在“掩手肱捶”中,身体的转动、重心的转换以及出拳的动作都需要下肢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强大的力量,从而锻炼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腰的左右虚实转换:太极拳强调“以腰为轴”,腰部的转动和力量的转换是整个身体动作的核心。在这个招式中,身体的左转、撤步以及双手的动作都需要腰部的协调配合,通过左右虚实的转换,使力量能够顺畅地传递到手臂和拳头上,同时也锻炼了腰部的柔韧性和力量。蓄而后发的爆发力:太极拳的发力讲究“蓄而后发”,即先将力量蓄积起来,然后在瞬间爆发出来。在“掩手肱捶”中,双手掩合的动作就是一个蓄力的过程,当双手向外圈绕并顺势出拳时,将蓄积的力量瞬间释放出去,形成强大的爆发力。这种爆发力的锻炼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增强身体的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攻防应用防守:当对方上右步,用两掌向我胸部推击时,我通过左转、撤步来调整身体的位置和重心,使对方的攻击落空。同时,双手沉採对方的双腕或双臂,这是一个防守的动作,通过控制对方的手臂,化解对方的进攻力量,为自己创造反击的机会。进攻:在防守的基础上,顺势进行反击。双手由下向外、向上圈绕对方腕或臂,这是一个借力打力的动作,利用对方的力量和身体的转动,增加自己反击的力量。接着,左手横击对方头面,右手变拳由胸前冲出,击打对方的面或胸、肋部,形成连续的进攻,使对方难以招架。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个招式,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素质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自我防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