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徐运源通讯员吴辉李思敏罗可
人物简介
陈果,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长沙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标准野路子骑行选手,足球“年级队守门员”,羽毛球“院队守门员”,排球“校队守门员”、湖南大学排球校队客座(野生)教练……
翻开陈果的个人主页,除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幽默风趣的“兴趣爱好”介绍同样引人注目。但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现在运动的频率相比之前大幅减少了,只有在科研遇到“拦路虎”时,才偶尔和学生打排球放松一下。
5月28日采访当天,记者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国家超算长沙中心,迎面而来的就是陈果的“忙”。“采访要多长时间?我5点10分有个重要的科研会议,到时必须走。”陈果的开场白简单明快。
原本计划的采访时间被压缩,采访也直入主题。“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大型算力中心背后的网络,也叫高性能网络。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大型的计算任务,像大模型训练或者大数据处理,这不是一台机器能完成的,需要很多台机器。”陈果指着背后的天河超级计算机说,“就像它们一样,是几千几万个计算节点一起来运算同一个任务,运算的效率不在于单个节点跑多快,而在于这么多节点一起配合能跑多快,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效率就至关重要。”
谈到自己从事的科研方向,陈果说主要是兴趣使然。读大学时,正值互联网兴起且发展迅猛,他对“怎么样把人和人通过机器连接起来”“怎么样让数据和数据之间流通得更快”很感兴趣。
从事高性能网络研究多年,陈果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国产芯片、交换机、内容分发网络(CDN网络)等。
一个故事是,国内某知名公司在自主研发一款高性能网卡时,碰到了难题。当几千上万块网卡串成集群互联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性能很差,其中之一就是网络会拥堵然后出现丢包(通信数据包丢失),恢复的效率又很慢。陈果的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们研发了‘高性能网络丢包恢复的处理机制’,被该公司产品线采纳,并得到了市场化应用。”陈果介绍,这一技术性能指标比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还要高十几倍。
29岁成为博导、32岁成为教授,当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35岁的陈果却淡然地说,这是一种正常状态,速度可能比一部分人快一点。这除了本科毕业之后直博,还得益于自己找准了合适的研究方向。
“现在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跟工业界结合非常紧密,很多问题不在大型企业和大规模工程系统里去摸索、去实践,是发现不了的。光在实验室写论文做不出很有影响力的成就。”陈果认为。
在武汉大学读完本科、清华大学读完博士,陈果未来的选择项有很多,为何最后选择回到家乡长沙的高校做研究、教书育人?
“一是长沙的高等教育实力雄厚,有三所985;二是长沙的人才政策好、支持力度大;三是可以兼顾事业和生活,这里既有事业施展的舞台,而且生活环境便利、房价低、医疗教育条件也很好,没有后顾之忧。”陈果一口气说完“三元素”。
采访中,一个让记者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当陈果走进所带硕士和博士学生们的实验室,整个过程都是一片欢声笑语,气氛十分融洽。
研二学生潘浩翔告诉记者:“陈老师的风格就是自由、豪爽,他跟我们讨论科研问题时,经常说,搞科研不能拘谨,一定要有独立自主的想法。”
我的科研“观”
“要躬身入局、俯身磨剑,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切实投入到重大工程和一线企业大型生产系统中去,从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用系统性思维去分析、凝练、解决背后的科学问题。”——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