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你就会有自己的舞台啊!(二)

之桃开心生活 2024-11-01 00:39:54
1.费曼学习法与输出的魔力

孩提时代,母亲便引导作者进行阅读后的复述和写作,无形中运用了费曼学习法。这种方法要求将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检验是否真正理解。

长大后,作者意识到这种输出方式不仅能够强化记忆,还能避免看完书却什么也不记得的尴尬局面。许多人读书后记忆不佳,正是因为缺乏输出环节,没有主动提取和应用知识。

作者在组织读书会时,强制要求参与者每天撰写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并强调不能是简单的摘抄或划线,而必须结合自身思考和实践经验进行阐述。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参与者的深度学习和知识内化。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本质上就是在进行记忆提取和与现实的关联。记忆的牢固程度取决于提取的努力程度,越费劲,记忆越深刻。

反复阅读原文的效果远不如强迫自己主动思考来得有效。

2.将输出变成习惯:稳定输出的力量

除了费曼学习法,作者还强调了将输出变成习惯的重要性。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坚持写作数小时,即使状态不佳也必须完成规定的字数。

这种规律性的写作习惯,保证了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输出。作者自身也践行着类似的方法,每天坚持撰写读书笔记、公众号文章、知识星球内容等,日均输出量高达8000-10000字。

对于不知该如何输出的人,作者认为可能是因为与现实的接触不够深入,缺乏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他建议“以终为始”,为了输出而输入,为了写作而阅读。

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在公司工作期间,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具体的业务难题,例如用户激励体系设计、市场推广活动策划等。他将这些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后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工作,还能将经验总结成文档和模板,并在公司内部分享,甚至在垂直媒体上发表。

即使离职后,作者也保持着这种学习和输出的习惯。例如,为了更好地利用AI助手,他进行了大量的AI相关学习。尽管当时很多知识未能立即应用,但后来在亲友的建议下,他将这些积累转化为了一期关于AI应用的播客节目。

3.自由写作,释放灵感

很多人都苦于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其实无痛输出并不难,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方法。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就是自由写作。

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苛求完美,只需将脑海中所有的想法倾泻而出即可,即使前言不搭后语,甚至不成句子也无妨。因为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新梳理思考的过程。

开始写作之前,你可能思路模糊,但一旦动笔,思路就会逐渐清晰,新的想法也会不断涌现。

例如,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通勤时间进行写作。可以先将脑中的关键词记录下来,无需雕琢,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构思大纲和结构,最后再逐字逐句地润色。

写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避免畏难情绪,可以花1到2分钟进行大脑热身,比如写关键词,让自己对写作这件事产生掌控感。

输出可以分为碎片化输出和整块输出。不必执着于长篇大论,可以将输出拆分成一段一段的小任务。

例如,除了在公众号和博客里进行整块输出外,还可以进行日常的碎片化输出。当灵感突现时,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记录下来并发布出去。

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好点子被遗忘在备忘录里,还能让点子与现实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不必担心点子被抄袭,因为互联网有数据记录,谁先发布都可以查到。在各种平台上分享和记录碎片化的想法,既培养了写短文案的能力,也提升了与人沟通表达的能力。

在写作的初期,可以寻找一个对标对象,模仿其写作风格。例如,在职业生涯早期从事广告文案工作时,可以学习台湾文案女王李兴平,研究她的书籍、分享和课程。

可以给自己设定命题作文,模仿李兴平的风格进行写作练习。不必担心失去自己的风格,因为在学习阶段,模仿是建立风格的基础。

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也值得推荐,书中分享了很多写作方法和创作心态,很多大家的写作风格也是从模仿开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4.利他思维,持续输出

写出来的内容没有正反馈,导致动力不足,是一个常见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写作时只关注个人感受,而忽略了内容对读者的价值。

读者可能觉得内容无用或浪费时间,因此不愿意给予反馈。因此,在动笔之前,应该思考几个问题:我写的东西对别人有用吗?能不能更有用一点?目标读者是谁?有用的时间是多久?通过不断追问,将创作目标调整到对别人有用的方向。

这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也是最简单直接的。通过利他思维持续写作,逐渐获得正反馈和影响力,随之而来的回报也是水到渠成。

此外,输出的心理负担也是一个常见问题。例如,过度在意个人形象,担心他人评价。

其实不必给自己加戏,应该像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一样自然和随性,轻松面对写作,将写作视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不是负担。

表达欲涌现,灵感迸发时,就要尽情释放,将其转化为文字输出。内容是消耗品,不要让它们在心中腐朽。

快速输出,才能获得反馈,不断精进。有些人甚至连发个朋友圈都要思虑再三,这样的人很难成为输出能力强大的人。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将输出想象成对话,明确你的目标受众,这样能减轻羞耻感和担忧。

有人恐惧表达,以“内向”为借口,这其实是掩盖能力不足的挡箭牌。在职场中,可以适当摸鱼,但不能真的技不如人。

对外输出也是如此。扪心自问,是性格内向,还是缺乏真材实料?“内向”不应该成为逃避的理由。

在专业领域需要发声时,应该自信地表达观点。即使是典型的INTJ内向性格的人,也可以做播客、直播、带货,甚至主持线下活动。这与内向无关,关键在于你是否在专业领域有所追求,并愿意为之勇敢发声。

5.告别完美主义,设定明确的输出边界

过于追求完美往往导致效率低下,错失良机。可以追求完美,但要设定明确的截止时间。

例如,写作时可以与编辑约定交稿日期,在截止日期前尽力修改,到期后即使不完美也要交稿,然后开始下一阶段的创作,避免无休止的纠结。输出就像高考,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只能尽力复习,到时从容应考,考完便放下,继续前行。

专注当下,才能走向未来。

持续分享的动力源于热情。当你对一切都感到习以为常,分享的欲望也就消失了。

看到美丽的花朵、品尝到美食、买到心仪的物品或突发奇想时,都应该及时分享,这会带来双倍的快乐。这种源于分享欲的快乐弥足珍贵。

在AI时代,朋友圈、公众号文章、文案,甚至PPT都可以借助AI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输出不再重要。

AI的出现反而突显了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向AI提问,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这取决于提问者是否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否让AI准确理解意图。 AI就像一头大象,每个人都是骑象人。

能否驾驭大象,让其为你所用,取决于你的能力。因此,即使在AI时代,学习仍然至关重要,要更加努力地读书学习。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AI生成的文案很可能不符合预期。

自身的写作能力或许只有60分,但AI不仅无法提升,反而可能拉低到40分。而表达能力强的人,AI会成为他们的放大器,将80分提升到90分。

在AI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放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AI的普及使得输出内容趋于同质化,因此,谁能将个人独特的风格融入AI生成的内容中,谁就能脱颖而出。

而输出能力不足的人,AI只会成为拖累。

本期我们系统地探讨了输出的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也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拥有强大输出能力的人,在各自的舞台上闪耀光芒。

在AI时代,工具的赋能使得内容创作的门槛降低,但同时也对个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出能力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AI工具,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特的价值,不被时代所淘汰。 拥抱AI,但不依赖AI,持续学习,精进输出,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0 阅读:0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