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麒通讯员卢建刘书帆
掌上咸宁报道
6月13日,在蒲圻湖村竹荪种植基地,不少村民正在忙着采收刚刚散裙的竹荪。只见黑色的遮阳网下,是一朵朵顶着白色伞网状“帽子”的竹荪,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地分布在土地上,等着被采摘。采收工人们俯下身子,熟练地将手指插入竹荪的根部,轻轻一挑,一朵完整的竹荪便被采摘下来,在拂去表面沾染的泥土后放入收纳箱内,待装满后运去附近的加工厂进行加工。
“我们一般是从早上7点半开始采摘,赶在11点左右采完。”蒲圻湖村党支部书记昌先发介绍,竹荪的采摘时限较短,从它破壳到散裙,全过程在一至两小时,如果气温过高,竹荪的整体品质会下降。
据了解,竹荪种植基地在蒲圻湖村一组,种植面积有160亩。每年自元月份开始筹备种植工作,从种子下地到出菇及采摘约6个月,能持续采摘至10月上旬,当前是采摘的第四天。
“竹荪味道鲜美、香味清甜,含有丰富的氮基酸、无机盐等,具备包括宁神健体、保肝护肝等在内的多重功效,市场需求量大。”昌先发说,蒲圻湖村的传统产业是“两瓜两菜”,产业单一,如今,通过积极对接新型农业领域,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人才,探索发展新兴产业,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昌先发介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专门负责管理和运营竹荪种植相关事宜。合作社以9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目前每天有不低于120人在种植基地工作,每人务工一上午可拿到100元酬劳。同时,竹荪加工厂的土地租金也可为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
在竹荪烘干加工厂内,筛选工人们手脚娴熟,不一会功夫便筛选完一箱竹荪,一朵朵竹荪在经过人工筛选后被整齐地摆放好,等待机械烘干。
据悉,加工厂内有5台烘干机,每台烘干机一次可处理约200斤湿货,每批竹荪处理时长在两个半小时左右,5台机械每天可烘干产出300至500斤竹荪干货。
“随着竹荪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提高,烘干任务量也随之增加,当前的烘干效率已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村里已经在修建新的加工厂,计划将烘干机数量增至15台。”昌先发说,后续会引导村民进行种植,并为种植户提供包括进货渠道、技术指导、销售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与支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助力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