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就对了!火遍中国,冲向全球,土味短剧,日赚1亿

紫萍带你看电影 2023-11-28 10:44:06

2023年,还有没看过短剧的吗?

单纯善良的灰姑娘嫁入皇宫后,随着大权在握逐渐黑化,利用皇家权势报复继母,终于报了自己的杀母之仇。

这是美国本土的爆火短剧。

这剧情,像不像咪蒙家刚被下架的《黑莲花上位手册》?

不用奇怪,这么熟悉的配方,就是中国制造。

先婚后爱、复仇、虐恋情深、霸总爱上我……这些在国内已经百试不爽的爆款题材,出海后也大获成功。

为了更加适应本土口味,出品方甚至还添加了“狼人”“丧尸”“吸血鬼”等美国民众更加熟悉的元素。

中文在线旗下的短剧软件ReelShort在欧美应用商店也成为下载榜上的黑马,一度力压霸榜多年的抖音海外版TikTok。

ReelShort的火爆,也连带中文在线多次涨停。

到本月中旬,中文在线在近8个交易日已经累计大涨超过120%。

这亮眼的成绩,吸引了新阅时代、畅读科技、九州文化等厂商跃跃欲试,想要在海外市场分一杯羹。

比海外市场更加疯狂的,肯定还是本土市场。

2023年暑假,济南开往上海的高铁上,一节车厢里至少有4个人在刷同一部短剧: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

这部爆款短剧24小时用户充值破1200万。

这还不是最爆的短剧。

这对CP感十足的男女主,还有另一部《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之后又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充值破3亿元。

“真樾CP”作为炙手可热的组合,一时之间也成为了“充值”保证。

真樾所在的原上慕光,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像他们一样,目前几乎是头部的短剧制作团队,还有将近30家。另外还有几百家紧随其后的团队。

甚至,像推出过《琅琊榜》《知否》的正午阳光这种金牌影视团队也准备入局,推出过《安家》《三十而已》的柠萌影业已经有了爆款短剧《二十九》。

掌阅科技、果麦文化、遥望科技等上市公司也开始入局短剧。

一些已经在影视剧中小有成就的演员,也开始转战短剧。

(杨蓉出演的微短剧剧照)

(保剑锋出演的微短剧剧照)

毕竟,成本不到50万,7天拍完8天就能充值过亿,试错成本极低,性价比极高,这样的生意,谁不想来试一下呢?

2022年9月开始布局微短剧业务的点众科技,作为短剧平台方,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为了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司100强。

这个榜单的前排都是企鹅、蚂蚁、猫、狗、度娘这些老牌巨头,原神的米哈游排15,爱奇艺18。

点众,凭借短剧,一年时间,排名就冲到了68名。

11月10日,带有短剧概念的天威视讯,连续7个交易日涨停,“七连板”的战绩也代表了资本市场对短剧概念股的预期。

这样的战绩,吸引了更多大佬下场。

比如,有国企背景、中广电传媒旗下的河马剧场,抖音的“番茄短剧”等。

一个短剧金字塔初具规模。

资本雄厚的大佬们做平台,有经验的大佬们做内容。

还有众多想试水拍剧的玩家,以及无数跃跃欲试的金字塔底部的网文作者。

2023年3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里有十个核心发现,其中几个是这样的,截至2022年12月:

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了10.40亿;

泛视听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274.4亿元;

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短视频是168分钟,综合视频是120分钟;

最近半年内,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单集时间很短的动漫)。

微短剧成为视听新势力。

短剧到底让人多上头?

有位基金经理为了调研短剧市场,充值9.9元,结果一口气看了35集。

“第一次看霸道总裁剧很上头”,这是他最直观的感受。

同样感觉上头的,是10.12亿短视频用户里的一半以上。

而这些短剧用户里,73.04%是女性,男性不到27%。

整个短剧行业,对受众的整体画像非常清晰明确:中老年群体、下沉用户。

行业内做了更细致的划分:小程序短剧以男性用户为主,平台短剧以女性用户为主。

小程序短剧的用户画像,就是生活在三四线城市、3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这类用户占比7成以上。

针对男性用户创作的短剧,大多是软色情,主打一个简单粗暴地擦边,不追求内涵。

剧中的男主大多是以底层低微身份出场,隐瞒真实背景或者经历奇遇,身份转变为高不可攀,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们的人惊掉下巴。

当然,更爽的点还在于总会有漂亮温柔的女主一直看好男主,助力他爱情事业双丰收。

整体就是主打一个“爽”。比如赘婿、战神、霸总、魔幻……总有一款会打动用户,让人情不自禁地代入,在观剧中得到满足。

针对女性用户的平台短剧,主打一个甜宠、虐恋、复仇等元素。追求的效果就是让人又哭又笑,欲罢不能。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不公、无处宣泄的情感、需要抚慰的内心,在短剧里都能得到治愈。

所以说到底,短剧提供的,是一种快速便捷的情感疗愈、情绪释放。

用户用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更重要的是,当他(她)发现身边的人也都在追短剧,内心又会获得另一层认同,于是就强化了追剧这个行为。

当所有人都知道某个行业相当暴利的时候,那这个行业的暴利也就快结束了。

最初几个人就能搭起个草台班子,几天时间投入几万,就可以躺赚百倍收益。

现在已经发展到越来越多专业团队入局,虽然拍摄周期还是很短,但是投入变成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随着短剧扎堆上线,投流成了最大的成本,也成了提高利润总值的唯一渠道。

换句话说,小团队能拿出钱拍摄,但是未必能拿得出钱去投流。

比如现象级短剧《无双》,48小时战报是5500万消耗。

《无双》拍摄花絮

所谓“消耗”,就是投流成本。

而且投放也是讲策略的,砸钱也要砸得有技巧。

《无双》就是业内公认的“投放策略砸得好砸出来的”。

短剧的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2,常见的ROI在1.1-1.2,优秀的能到1.3。

投100块钱,能收回110-130,回本快、离钱近。

毕竟现在就连炒房客都不敢保证投资收益率达到30%,也就难怪资本和各种团队对短剧的热情居高不下了。

短剧还能火多久?

点众董事长也表示,“网文20年的作品沉淀已经基本耗尽,未来改编可能都达不到一半比例,更多是原创剧本”。

20年网文爆款集结的所有元素,短剧仅仅用了不到两年,就已经泛滥了。

未来想要吸引更多用户持续充值,考验的还是创作团队制作精品的能力。

对于认真做内容的创作者来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但是说到底,短剧还是要有人来买单。

虽然基金经理也会上头,但是他也表示,上头之后很快就“免疫”了。

这也很正常。再好吃的东西,如果一天三顿,连吃一周,也会吃腻了。

男频的装B打脸,女频的甜宠虐恋,拍来拍去,大方向也都是雷同的。

当用户已经能够猜到反转后的剧情,短剧又拿什么来吸引人充值呢?

当国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擦边越来越难,创作者又能端出什么好菜呢?

大家都在等这个答案。

文|小可

策划 | 蓝橙

0 阅读:1
紫萍带你看电影

紫萍带你看电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