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出行“知深浅”,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黄线很重要

钱江晚报 2024-06-24 17:27:06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好通讯员葛畅

杭州正值梅汛期,强降雨天气相对集中。在“暴力梅”的强势“入侵”下,接下来将是“暴雨频频”的节奏。

不少市民上下班通勤时发现,杭州的涵洞、隧道今年都划起了两条崭新的黄色积水警戒线。

早前,市民盛先生驾车驶过艮山东路和环城东路路口的下穿道时就注意到了这两条醒目黄线,“后来在新城隧道、文一路隧道都看到了。”

“往年好像是没有的,是今年新设置的吗?”盛先生说自己之前关注过暴雨涵洞积水的新闻,很好奇这两条线具体有什么作用,“司机们要怎么看这条线呢?”

6月24日,潮新闻记者跟随市政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香积寺路隧道,为大家“揭秘”这两条黄线。

进入香积寺隧道东入口,行驶400米左右,眼前便出现了第一处积水警戒线,第二处(北线)则位于主线和北匝道汇入口向前700米处,西向东方向(南线)在入口800米左右处。

“往年也有设置这两条线,不过标识设置在隧道两侧防撞挡墙上,车辆快速驶过时,它容易被忽略。”西湖市政桥隧部经理郑有华告诉记者,今年根据车道宽窄,对城区各隧道、下穿道出入口的积水预警标识进行增设绘制。

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下穿设施积水警戒重新漆画,并新增“积水警戒”四个大字,其中下穿隧道52座,下穿道94座。

“积水大多比较浑浊,在车上驾驶时,单纯依据路面积水特征判断深浅是很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积水警戒线。”郑有华解释,积水警戒线通常设在隧道、下穿道迎车方向最低处,“这是最早、最容易发生积水情况的地方。”

两条线的警戒水位分别为15cm和30cm,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司机看到积水即将淹没警戒线时,前方的涉水深度为15cm或30cm。

记者在两条警戒线旁边都看到一个类似水管的物体,郑有华介绍,这是一个电子液位感应器,即电子水尺,“它能将积水深度数据上传,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积水情况。”

“如果隧道、下穿道出现积水,并呈增长趋势,我们将马上采取封道措施,不一定要超过积水警戒线。”郑有华说,今年在隧道和下穿道各入口处都配备封道警示杆、防汛专用物资,以便处理紧急情况。

相较于隧道,遮挡面积小的下穿道更容易发生积水情况,郑有华提醒,雨天下穿道积水超过警戒线,请勿冒险涉水,“如果在隧道内发生积水,司机可通过两侧的逃生通道脱险。”

0 阅读:11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