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院士、校长宋保维院士,两院院士代表及各获奖项目代表参加本次会议,齐乐华教授上台领奖。西北工业大学共8项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牵头获奖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高校第五。
王文教授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生态环境学院王文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反刍动物进化的基因组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校获奖完成人分别为:王文、邱强、陈垒。
该成果围绕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特殊性状进化这一国际前沿课题,在创新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高效解析了多种重要反刍动物的基因组,阐明了多种重要性状进化的遗传基础,建立了大进化尺度研究生物及其性状进化机制的新范式,开拓了育种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方向。
杨益新教授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航海学院杨益新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水下低频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获奖完成人分别为:杨益新、汪勇、雷波、杨龙、马远良。
该成果针对水下弱目标低频精准声探测难题,在水声阵列低频稳健超增益基础理论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发明了水声阵列超指向性高分辨测向、多阵列目标频-空特征谱融合高精度定位跟踪等技术,显著提高了水声阵列低频测向分辨力和定位精度,有力推动了我国新型海洋安全保障技术发展和探测能力提升。
齐乐华教授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机电学院齐乐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获奖完成人分别为:齐乐华、费杰、李贺军、付前刚、付业伟。
该成果围绕我国重大装备对全天候、高机动、大能载传动制动系统的迫切需求,突破了碳纤维摩擦材料超低温抗粘连改性、高承载结构性能调控、大扭矩界面高效热疏导、短流程批量制造等技术,创建了碳纤维增强高性能湿式摩擦材料技术体系和关键装备,已批产应用于多型飞机、超大型矿用车等重大型号及装备,扭转了我国重大装备传动制动湿式摩擦材料无材可用的局面。
李学龙教授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深海影像探测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获奖完成人分别为:李学龙、袁媛、王震。
成果围绕我国深海影像探测需求,攻克了深海影像复原增强、暗弱目标智能识别、极端环境耐压密封等关键难题,研制了我国首批全海深系列相机等多型涉水影像装备,实现了看得清、定得准、潜得深,并具备连续作业能力,成功应用于深海科考、资源开发、水下安防等多个领域,为我国深海科学探索、深海资源开发等奠定了基础。
张艳宁教授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计算机学院张艳宁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获奖完成人分别为:张艳宁、孙瑾秋。
宋保维教授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航海学院宋保维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获奖完成人分别为:宋保维、严卫生、王鹏。
此外,动力与能源学院朱惠人教授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航天学院空天组合动力团队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悉,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0人。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锚定“127”发展目标,瞄准尖端前沿急需方向,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后续,学校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基础理科“0到1”和工程技术“1到0”双向发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为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